人文天地·新阅读|潮汕文化史对民族国家历史叙述的解构

2023-05-27 0 553

近年来,汕头文学写实似乎处在一种“人文象征意义真空”的状态,即不少制作者对器物、风俗和宗教信仰的著成,还停留在表层次的表音上,厚重柔润的汕头人文气质无从释放,进而形成了一种困境。加之汕头一直被视为“省尾国角”的边沿地带,其人文和心态依附着对生存条件的无奈接受。厚圃隐约捕捉处在版图边沿的汕头或许更有愤世嫉俗的电势,它衍生出另类的认知——边沿是对人定义的,可以被心智改写,这种同质的身份,决定了群体唯读汕头发展史的态度和导向,拥有与众不同的生命感受和人文情怀。

厚圃的长篇短篇小说《拖神》便是创建在这一基调之上,松柏埠人始终如一地抵制西欧人文的渗透,以强大的本土自信力消弭殖民信念力量的霸占和排斥,甚至在兵戈扰攘的危机之世,与清政府、番爿和西欧欧洲人争夺生存资源;在诸神盘踞的汕头大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神灵宗教信仰。

人文天地·新阅读|潮汕文化史对民族国家历史叙述的解构

《拖神》厚圃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2月版

如何在已有的发展史写实中置入群体的独异性,进而构建起阐述人类文明的肉体和宗教信仰象征意义的体系,显然是厚圃创作《拖神》思考的关键点。对此,作家采取了两种诗歌创作策略:一则,用汕头的人文史解构少数民族北欧国家的发展史描述,对发展史的解构书写了不同于“服务中心”的“地方性”风貌,并将群体个人风格推升为中华民族迈向世界、拥抱今后的底气,联动了“少数民族”与“世界”相互尊重与解构。二则,短篇小说向内转追寻人的信念信念力量和信念宗教信仰,剥离生活的苦难带给心智的负面影响,更加始终如一地追求健全的心智和自由的肉体,进而回答了人应该往何处去的问题。在这个象征意义上,《拖神》开启了汕头写实的罗日涅茨区。

汕头人文史对少数民族北欧国家发展史描述的解构,体现在短篇小说透过三种神灵宗教信仰支撑起松柏埠二尾反抗,敢突破,敢开拓,敢复活的心智信念力量,“地方性”的气质由此覆盖了“服务中心”的屈辱史。水流神宗教信仰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创建“人创造神”的写实主题,“英雄气概”的魄力使人类文明克服了宿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凄冷,沉淀为永不衰落的信念。“文昌阁娘娘”宗教信仰上溯了数百年海洋发展史,批判近现代中国的上峰,赞扬汕头群体梅利尼而生的气概。“三山国王”宗教信仰寓意着汕头群体由分裂迈向消弭的发展史,也暗示了群体由传统迈向现代面临的诱惑。可以看到,神灵宗教信仰的所指并非云云,而是为早期我国的少数民族宿命投去现实关怀。

《拖神》揭示的便是鲜为人知的史实——在近现代我国遭受欧洲人侵略的发展史中,有那么一个地方性,在清政府濒临崩溃时抗住了欧洲人的强压,圣埃蒂安德地将群体信念传播到海外。同时,在世界少数民族独立战争视野中,有那么一个群体,在发展史的浩瀚中用心智的信念力量对抗着外界的排斥,保持心智的少数民族特性。这也预示着,我国有朝一日势必会崛起,而被遮蔽的汕头群体,也势必会在今后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接纳。

《拖神》的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次对“人文意义真空”的否定和超越,因而作家对群体信念、汕头器物和宗教信仰仪式的赋意,包含着深沉的隐忧和复活的希望。当发展史的写实引入了当代的语境,文本书写了发展史的我国与发展史的汕头,却沟通了当代汕头的现实处境。由此厚圃力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 , 重新创建当代汕头写实的象征意义话语,希冀在当下的文学场域中,发出汕头的声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