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6号线强、弱冷车厢差2℃ 设计原理类似中央空调

2023-06-02 0 360

地铁7一号线可望正式成为下两条试点工作“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的公交线路。

南方周末讯(本报记者 裴剑飞)夏日来临,一号线迈入压缩机电子设备,保证旅客有夏日的候车环境。但是一些客舱埃皮纳勒区的压缩机输出功率,也经常让旅客大呼“难以忍受”。

下周起,一号线6一号线开始试著“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獐毛三节为“强冷客舱”,后三节为“弱冷客舱”,旅客可按需候车。本报记者从地铁营运部门了解到,7一号线也可望正式成为下两条试点工作高低冷客舱公交线路。

今日(6月18日)下午,新京报本报记者实地考察量测数条地铁公交线路的冷气情况辨认出,一号线各线的客舱环境温度多在24℃-28℃,虚拟现实较宽敞,1一号线部分旅客列车完成了冷气升级换代改建,不再炎热,而5一号线、10一号线等大客流公交线路,客舱内环境温度受早、晚高峰期挤迫程度影响依然较大。

体验|6号线强、弱冷车厢差2℃ 设计原理类似中央空调

今天(6月18日)下午,6一号线弱冷客舱,环境温度在27℃左右。摄影家/实习本报记者 杨先生

6一号线强冷、弱冷客舱鲇鱼差别显著

依地铁6一号线的“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1门至16门设为红色的“强冷”,17门至32门则设为绿色生态的“弱冷”。

进入客舱并坐了三站后,本报记者辨认出,如果不站在中控台,“强冷客舱”和“弱冷客舱”的虚拟现实环境温度差别不太大,但是能显著感到冷气鲇鱼大小相同,弱冷客舱风力比较保守,更像家庭成员冷气的弱机门。通过环境超音波量测辨认出,强、弱冷客舱环境温度分别为25℃和27℃,相距2℃。

“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刚上架运转,已近旅客按命令标记选择客舱,但是早高峰期全天,强冷区和弱冷区都是满满当当的人,有旅客说,“能挤上就得上呀,哪里还顾得上选客舱。”

体验|6号线强、弱冷车厢差2℃ 设计原理类似中央空调

下午9点50分,地铁1一号线客舱环境温度在24℃左右。摄影家/南方周末本报记者 王贵彬

1一号线多数旅客列车不再炎热

北京哪条地铁最热?以往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不少常坐地铁的旅客几乎都能脱口而出——1一号线。因为建设年代早,车辆压缩机电子设备相对“老旧”,每逢夏季,1一号线炎热的客舱都要被网友“吐槽”。

去年7月底,北京市地铁公司发布消息称,“1一号线建设时间较早,洞体设计较小,散热条件较差,会造成压缩机压力保护功能启动,从而影响压缩机,目前已完成一组车的冷气机组改建工作,8月初上架营运试验。”具体措施包括,对冷气压缩机系统的部分装置重新进行匹配,使冷气系统在高温环境中处于最优工作状态;优化为压缩机排气口,有效控制吸气环境温度及排气环境温度;优化冷出风格栅,减少出风阻力,增大冷凝总体出风面积以及两侧出风面积。

目前不少1一号线旅客列车已经完成冷气电子设备的升级换代改建,本报记者乘坐的三趟旅客列车上,客舱温度都保持在25.5℃上下,虚拟现实比较宽敞。“以前坐一一号线有时候甚至要扇扇子,非常炎热而且空气味道难闻,现在的状况好很多了。”旅客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他就盼着1一号线、2一号线这些开通时间早的公交线路能改善车站站厅内的冷气。

体验|6号线强、弱冷车厢差2℃ 设计原理类似中央空调

早高峰期全天,10一号线客舱环境温度在28℃左右,较炎热。摄影家/南方周末本报记者 王贵彬

“冷气直吹”依然困扰旅客

昨日早上9点至10点间,本报记者陆续量测了1一号线、2一号线、5一号线、7一号线、10一号线等数条地铁车厢内的环境温度。量测结果显示,多数客舱环境温度比较适宜,其中1一号线客舱环境温度为24℃,2一号线客舱环境温度为27℃,7一号线客舱环境温度为25℃。

早高峰期全天,5一号线和10一号线十分挤迫,客舱环境温度也都超过28℃,新体验较炎热,加大马力运转的冷气显得无能为力。“现在规定地铁客舱内禁食,要不然不光热,到处都是包子、煎饼这样的早餐味。”一位乘务员管理员告诉本报记者,客舱内这么热主要是旅客太多,非清早高峰期全天就凉快很多。

除了环境温度以外,“冷气直吹”也是不少地铁通勤族头疼的问题,市民刘女士每天都乘坐2一号线上班,她表示,如果环境温度太冷带一件薄外套就可以应付,但冷气冷风直吹,可就让人有点受不了,“如果客舱内太挤迫,碰巧站在中控台下面,可就倒霉了。”

本报记者新体验辨认出,不少地铁旅客列车都存在冷气直吹的问题,如果站的离中控台较近,冷风飕飕直吹头皮。尤其是早高峰期后,客舱内的虚拟现实环境温度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的旅客不得不穿上外套、或用书包遮挡身体。

对此,北京地铁技术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避免冷气冷风直吹旅客,出厂前地铁旅客列车已经进行了相关设计,例如客舱内的冷气风道中安装有均风板,旅客列车中部还设有伏流风机,通过不断摆动叶片,使冷热空气均匀流动。对于候车提出的相关建议,他们在收集后也将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旅客的候车宽敞度。

释疑1 地铁为什么要“T5800相同温”

6一号线客流量节节攀升,旅客提出的建议对环境温度要求多样化

作为横跨北京城的东西向地铁大动脉,地铁6一号线串联了石景山、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等多个城区,自2012年开通以来,客流量节节攀升,目前年客流量已经达到了120万人次。

每年夏季,负责6一号线营运的一号线营运一分公司都能收到很多旅客关于冷气环境温度的意见建议。“今年5月份至今,我们营运一分公司通过官方微博、旅客热线等途径收集到了二十余条反应六一号线冷气环境温度的意见建议,有的旅客觉得太冷,也有人觉得冷气还不够凉快,需求是比较多样化的。” 北京地铁营运一分公司营销部部长焦天宇说。

焦天宇告诉本报记者,为尽可能兼顾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在前期充分调研测试的基础上,6一号线率先在一号公交线路网中试著“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其中前三节客舱为“强冷”客舱,设定环境温度为25℃,前三节客舱为“弱冷”客舱,设定环境温度为27℃。

目前,一号线6一号线的全部旅客列车都已经进入“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旅客可根据地面上命令标记按需候车,下周内6一号线的车站将全部完成环境温度提示地贴的布设工作。

释疑2 “T5800相同温”是怎么实现的?

设计基本原理类似于中央冷气,先设定基准环境温度,再手动调节部分客舱环境温度

据悉,地铁客舱冷气的设计基本原理类似于于中央冷气,首先需要设定一个基准环境温度,然后通过手动程序调节部分客舱环境温度,在初始环境温度的基础上,调高或者调低几度。但由于旅客列车频繁进出站、开关车门、客舱内中控台位置等因素,客舱内的冷气环境温度控制没法十分精准。

一号线营运一分公司安全质量部副部长刘洋介绍,“T5800相同温”商业模式是指冷气在网络集控商业模式下,通过HMI设置冷气集控环境温度。通过前期对已上架的旅客列车试运转情况看,司机室端前三节平均客室内环境温度为24.6℃、后三节平均客室内环境温度为26.5℃。“司机只需在发车前在人机交互面板上完成冷气环境温度的设定操作,系统就可全自动调控,不会干扰司机的其他驾驶操作。”

6一号线冷气“T5800相同温”的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了市民网友的热议,一号线还在官方微博上建立了“微话题”,不少旅客期盼“这样的人性化措施能覆盖到更多的公交线路上”。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号线7一号线可望正式成为下两条试点工作高低冷客舱公交线路,“因为7一号线与6一号线同样采用了国产化冷气控制系统,相应的技术条件比较成熟,但最终还得是根据旅客的实际需求而定,我们将充分收集旅客的‘声音’。”焦天宇说。

南方周末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张畅 校对 何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