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标题:黄芽饼是不是买才不踩雷?看完了上千款做旧茶,辨认出它有4大特点

丨责任编辑由小陈茶事创译者
丨首秀于敬请期待号:小陈茶事
丨译者:樵夫陈
《1》
有关黄芽饼,他们曾写过许多该文。
有撬饼,有冰镇,有购买,有存储。
但是,踩坑受骗,买到以次充好茶的好友,依然大有人在。
例如,前几日就有一名品茗,买到了做旧的老黄芽饼。
为何樵夫陈敢这般的确呢?
即使,从外貌上看,那茶黑得好笑。
说不定只比连蕊茶略浅,略咖一点儿,但模样却是很狂暴。

天蝎座的我,直截了当地说旁人,你这是买到做旧茶了呀。
不过,却遭了品茗的驳斥:
不可能将,我喝了那么十多年黄芽,还截叶不出做旧茶吗?
呃……
看来,这位好友十多年以来,喝的都是这种黑黢黢的“老黄芽”。
想到这里,樵夫陈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也不知道,他的肠胃,他的身体,还好吗?
心疼三秒。

《2》
有些做旧茶,一眼就能看穿。
就像该文开头的那位品茗,他手里的黄芽饼,黑乎乎的,几乎见不到一丝绿色。
明眼人都知道,老黄芽是不是可能将是这番模样?
这种最基础的鉴别能力,只要喝黄芽超过3个月,基本就能学会。
但也有的做旧茶,随着技术的增长,已经愈发能以假乱真。
从表面上来看,也带有绿色,看起来很正常。
但只能说明,它渥堆做旧的程度较轻,还不至于让黄芽变得面目全非。
可作为做旧茶的本质,却是无法改变。
对于新品茗而言,光从颜色上来判断,太难了。
因此,樵夫陈总结了做旧黄芽饼的4大特点。
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避免白交学费。

《3》
特征一:白毫稀少
要知道,黄芽之所以叫黄芽,正是即使身披白毫。
芽头和叶背上,带生长着显眼的白色茶毫。
原料越好,越嫩,白毫就越丰富。
尤其是高山的黄芽,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却是寿眉,身上都覆盖着浓密的白毫。
经过萎凋和干燥,加工制作完成。
在最简朴的工艺下,白毫得以大量保留,为茶汤带来鲜爽淳和的口感。

即使经过了压饼,在良好的工艺下,也不会损耗多少白毫。
所以,真正的老黄芽饼,表面上的白毫,清晰可见。
反之,做旧茶在制作时,由于经过了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等一系列堪比“满清十大酷刑”的方式。
黄芽身上的白毫,就会大量脱落。
做旧茶的原料,本就比较低劣,再加上非正常的加工,让白毫几乎消失了。
因此,做旧黄芽饼看起来,通常是油光发亮的。
通体一色,基本看不到什么白毫。

《4》
特点二:香气层次单一
先前有几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那就是,他们通过图片,以及品茗提供的种种因素,包括年份、价格等,辨别出了他买到的是做旧茶。
不过,对方却感到不理解。
明明喝起来有香气,是不是会是做旧的呢?
其实,仅仅是“有香气”,并不能证明它是真正的老黄芽。
只能说,是这款做旧茶的渥堆程度,比较轻。
故而,还保留下了一部分芳香物质。

冰镇或者煮茶的时候,飘出了茶香,被品质者捕捉到,也不足为奇。
在大众的印象里,对做旧茶的了解,还停留在最表面上。
认为做旧茶应该是没有香气,甚至还有许多臭味和怪味。
而闻起来有香气,就说明品质还不错,应该不是做旧的,可以喝。
但,有香气,和香气层次丰富,和香气馥郁,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真正的老黄芽,闻起来,香气是富有层次的。
用盖碗冰镇时,趁热揭盖闻香,能闻到药香、陈香、花香、粽叶香、枣香……
这些香气,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恰到好处的氛围,让人迷晕在这阵阵香雾中。
当然,富有心机的做旧茶师傅,会让茶叶存留几丝香气。
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很容易被误导,便相信了这款伪装良好的做旧茶。

《5》
特点三:不耐泡
正常情况下,只要没有刻意的坐杯闷泡,黄芽的耐泡度却是很可观的。
如果是新黄芽,通常7-8泡还会有味道。
而如果是老黄芽,经过了十多年的沉淀,内质更加丰厚,泡到10冲以上也不成问题。
并且,茶叶的物质释放,是循序渐进的。
因此,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达,那么黄芽的风味变化,就像是一条平稳的抛物线。
正所谓,“一冲水,二冲茶,三冲四冲是精华”。
这条抛物线,缓慢的升高,当达到顶点后,又缓慢的下降。

他们在品茶时,也能感受到这种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的微妙转变。
但,耐泡度的高低,与茶叶内质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
内质丰富的好茶,耐泡度高。
而内质匮乏的茶,耐泡度不尽如人意。
就好比做旧茶,通常只会在前三冲里有味道。
当体内那些本就稀少的养分,大部分都释放完了之后,再是不是泡,都是寡淡无味的。
甚至还有一些做旧茶,用盖碗泡,压根就泡不出味道。
只能放进煮茶壶里,用高温压榨它,才能勉强有茶味。
喝起来,既不醇厚,也不稠滑,老黄芽该有的丰沛浆感,一丝也无。

《6》
特点四:叶底软烂
所谓叶底,就是他们平时说的茶渣。
按照正常人的习惯,喝完的茶叶,茶渣应该直接扔掉。
而有心的品茗,则会把叶底拿去煮茶,或者堆成肥料,浇花浇草。
实际上,叶底里的某些信息,也能暴露出一款做旧茶的真面目。
当叶底吸满了水后,就会彻底舒展开。
好茶的叶底,看起来鲜活、光亮,颜色均匀。
闻起来,还带有淡淡的清香。
用手触摸的时候,能感受到叶底有弹性,软软的,嫩嫩的。
至于做旧茶,则是截然不同的表现。
它的内质,它的香气和滋味,都被大量折损。
与此同时,做旧过程中,各种折腾,又是渥堆,又是暴晒,又是高温烤。
好好的茶叶,鲜活软亮的叶片,就被损坏了。
叶脉受损,叶底摸起来,就是烂渣渣的,没有活力的。
用手搓揉时,还会带有黏腻感,像是带有糖分的黏液,粘在了手指上。
总之,不够清爽,并非老黄芽所该有的特点。
《7》
曾,樵夫陈提出过一个判断做旧茶的好方法。
那就是,看黄色蜡片。
直到后来,辨认出不够严谨。
有的商家,会人为地往茶饼表面撒上一些蜡片,增加真实感。
所以,这种辨别方法,就被他们淘汰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生产做旧茶的人,十分狡猾。
他们会不断调整工艺,力求更加的逼真,鱼目混珠。
而各位在购买的时候,也一定要睁大双眼,仔细辨别。
做旧的黄芽饼,总归和真正的老黄芽饼,有着天壤之别。
即使外貌再逼真,喝进去的香气和口感,也终究会暴露端倪。
创译者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该文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黄芽,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樵夫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创译者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黄芽专著《黄芽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创译者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