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Tessy
《下层》作者是维克多·普希金(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康斯坦丁赛·维克多诺维奇·彼米亚,是苏俄毛泽东思想小说家、诗人、评论者、报人、学者。普希金诞生在鄂毕河畔下科夫什科夫皮尔凯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父亲一起在堂兄家渡过儿时。10岁时,开始独立经商,先后当过裁缝、清洁工、守门人、奶油工人等。1884年,参加民粹主义党支部,阅读民粹主义激进派论著和恩格斯的论著,投身民主革命公益活动。1905年,普希金加入了沙俄孟什维克。
1906年,普希金受斯大林的委托,由爱沙尼亚去英国进行民主革命公益活动,在英国出版中篇小说《父亲》。后移居义大利卡奥利岛。1913年,普希金从义大利回国,从事毛泽东思想人文组织组织工作,主持《解放日报》的新诗时评。1921年10月,普希金赴美养病。1928年,普希金回到苏俄,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短途旅行旅游观光后决定归国移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小说家协会主席。归国后的普希金作为苏俄人文界的一面旗子,为人民共和国的人文建设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俄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持续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普希金病故去世,享寿68岁。
在莫斯科市郊平卡洛维奇街6号门前钉着一块牌匾:“维克多·普希金于1931年至1936年曾在这儿住过。”这是一幢棕色的三层平房,原来是沙俄百万富翁里亚布申安德烈的府第。1931年5月,高尔基从义大利返回故土,中央政府把这套住宅拨交小说家使用。
普希金本人并不喜欢这座现代主义建筑物,其建筑物外型及内部气派的装饰都与小说家的嗜好大相迳庭。只是考虑到中央政府的关心,他才住了下来。普希金的最后5年就是在这儿度过的。1965年5月28日,普希金旧居被订为纪念碑,正式招待访客。
第2页 内容概要
《下层》主要讲述了:在一间象洞穴似的肮脏简陋的地下室客店中,住着一群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流浪汉。曾经过着贵族生活的男爵因盗用公款入狱而变得一贫如洗,他毫无能力,靠妻子娜思佳卖淫而生。娜思佳厌恶丑恶的现实,整日从言情小说中寻求爱情。
帽匠布伯科夫看透了生活的残酷,对人对己都毫不同情,冷漠异常。流浪汉沙金在充当酒徒和赌棍而醉生梦死之余,还不时搜罗新词卖弄一番,以显示自己是个有学问的人。锁匠克列士奇看不起不劳动的流浪汉,以诚实的劳动而自豪,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爬出下层。
他的妻子安娜受尽丈夫的打骂和生活的折磨后,贫病交加,只期望能安安静静的死。善良的戏子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渴望能治好自己的病而重返舞台。小偷贝贝尔希望摆脱掉偷盗生活而过正直朴实的生活,因此他抛弃了凶横贪婪的客店老板娘瓦西里莎,而爱上了她的妹妹纯洁可爱的娜达莎。
一天,在流浪汉日复一日哀叹争吵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温和的老头——游方僧鲁卡。他带给每个人以希望。他告诉安娜,上帝有一个天上的乐园来让她休息;他让戏子到免费为酒鬼治病的医院去接受治疗;他劝说贝贝尔带着娜达莎到黄金之国——西伯利亚去;他鼓励娜思佳沉溺在爱情的幻想中……
安娜带着对天国的期待死去了。早已习惯于此的流浪汉对此更多表现出的是冷漠。克列士奇为安葬妻子而典当了劳动工具,不能再做工,重返正常生活的希望幻灭了。他开始消沉而随波逐流。瓦西里莎为了摆脱丈夫柯斯狄略夫以独霸家财,过放纵腐朽的生活,便开始施展阴谋。她同丈夫一起毒打娜达莎以迫使贝贝尔出手。贝贝尔中计失手打死了柯斯狄略夫而被捕。鲁卡乘乱溜走了。鲁卡离开后,沙金猛烈评判鲁卡,指出他是在说谎,是为了怜悯别人掩饰自己。
真正的人是崇高、自由、伟大的,他需要的是尊重。这些话从根本上动摇了鲁卡在戏子头脑中建立的海市蜃楼,戏子无法忍受理想的破灭,上吊自杀了。下层仍然是一片漆黑,流浪汉就这样继续生活着。
《下层》没有着重刻划流浪汉的个人生活和性格特征,而是强调他们的共同遭遇和阶级特征。在构置戏剧冲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将故事情节放在次要位置,思想和哲学问题提到首位,为新型的社会政治哲理剧开拓了道路。剧本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交织结合,产生了促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
第3页 写作背景
苏俄小说家普希金(1868—1936)最优秀的剧本之一,是作者对流浪汉生活进行20年观察的总结。在黑暗的客店里,住着小偷、妓女、戏子、工匠、潦倒的知识分子等一群流浪汉和贫困的劳动者。
不幸的命运使他们一起沦落到下层,陷入悲惨的绝境。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吞噬了他们的血肉,而且摧灭了他们对生活的欲望。剧本通过对下层人们悲惨生活的具体描绘,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抗议。
《下层》没有仅仅停留在同情流浪汉的苦难、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方面,而是积极引导人们去深刻思考如何挣脱“下层”的枷锁,改变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普希金精心塑造了鲁卡和沙金两个对立的形象,探讨了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深化了剧本的主题思想。
游方僧鲁卡认定人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散布虚伪的谎言,制造种种幻想,怜悯、安慰下层的受苦受难者,引诱他们躲开现实,逃避斗争,听任反动统治者的凌辱和压迫。他的妥协容忍哲学只能瓦解人们的斗志,使下层的人们坐以待毙,永远过着被奴役的生活。
第4页 读者评论
《下层》是普希金写于20世纪初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剧作,堪称普希金戏剧创作的代表作。这部剧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先,它是普希金流浪汉题材作品的深化。普希金本人认为,这部剧作是他对流浪汉的世界“近二十年的观察的总结”。作品的主人公是住在某城市下等客店里的小偷、妓女、手艺匠、过去的演员、落魄的贵族、潦倒的知识分子等。
作者不仅真实描写了这些已经成为流浪汉或即将沦为流浪汉的人们的悲惨命运,而且深刻抨击了剥夺了他们重返生活的可能和希望的专制制度。这些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人们或头脑敏捷,或勤劳能干,或感情丰富,他们本该享有更好的命运,可是却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失去了人的起码的尊严,连聊以自慰的希望也均告破灭。
最后,希望做一个正直的人的小偷遭到了监禁,梦想治好病、重返舞台的演员上吊自杀,手脚勤快的手艺匠被迫卖掉工具……严酷的现实已经把下层人民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这部剧本颇能代表普希金的戏剧风格,剧本没有贯穿全剧的重要事件和中心人物,主题是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个别人物之间的局部冲突来表现的,这一点与《下层》的哲理性相联系。
第5页 名言佳句
才能就是对自己的信赖,即对自己能耐的信赖。–普希金《下层》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