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这三种底层思维,千万不能有

2023-01-15 0 719

曾国藩:这三种底层思维,千万不能有

勿以小恶弃政协美,勿以小怨忘政协恩。

有句话说:人与人间的差别,有时叶黄杨和狗都大。

究竟是甚么掀开了人与人间的差别呢?

一是观念形式,并有暴力行动和主动性。

观念形式下定决心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下定决心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下定决心个性,性格下定决心宿命。

张之洞早年于长沙市湘乡县两个贫农家庭成员,曾官至明朝刘坤一省督、直隶省省督、文渊阁礼部,封三等昻侯。

张之洞的一生杀出重围成功之路,就从“下层观念”的发生改变已经开始的。

01

下层观念一:沙尔梅

四海开怀皆为MBI,四海凡塘皆为凡塘。

自身利益,常常是旁人都渴求获得的。

直面自身利益的驱使,现代人狂蛛属的观念严重错误是,沙尔梅。

而这种独享自身利益却不与我们撷取的人,一定会招来愤恨,即使正式成为笑柄。

张之洞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必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

于是便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烈文回答:“人皆有私,无法官,不得财,不走何待?”

张之洞问:“那我该怎么办?”

赵烈文回答:“集旁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张之洞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用重赏来“鼓好胜之心”。

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刘坤一省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

于是张之洞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张之洞讲:“利可共,而不可独。”

领导者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无瑕,亦或是其他雄伟的目标,但对普通群体而言,柴米油盐可能才是重要的事情。

道义可以号召人,却不一定能笼络住人。

利用“人以利动”的属性,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才能“集旁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而是在于你帮了多少人。

请记住这句古训:

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曾国藩:这三种底层思维,千万不能有

02

下层观念二:盲目跟风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从众心理”,即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犯罪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跟风。

张之洞说:“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意思是告诫我们,妄图长久得利之事不要做,人人趋之若鹜争抢之处不要去。

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适用。

现在是创业的大浪潮,市场一旦出现某个机会就会有大量的人趋之若鹜。

但社会变化太快了,任何机会一旦被我们争相追逐,说明它已经不再是机会了。

这是众争之地,勿往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件事一直都能让我们轻松获利,说明后来者一定都是来接盘的。

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都在找下两个接盘人。

这时你一千万不要轻易插足进去,赚不到钱不说,还可能把老本搭进去,比如近些年兴起的多层传销、各种非法的虚拟货币等等。

《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而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恐怕很难达到两个很高的境界。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少数天才之外,没有谁可以样样精通。

与其跟随别人的脚步去不停转行,不如不如专精一处,安心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坐得住,才立得起。

曾国藩:这三种底层思维,千万不能有

03

下层观念三:100-1=0

有一则寓言。

老和尚地下写了这四道题:2+2=4,4+4=8,8+8=16,9+9=19。

徒弟们纷纷说:“师父您算错了一道。”

老和尚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

“是的,我们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

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甚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有的人也是这种,你对他十次好,也许他会忘记,一次不满足,就会抹杀所有。

这是100-1=0。

张之洞讲:“勿以小恶弃政协美,勿以小怨忘政协恩。”

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左宗棠曾是张之洞的学生兼下属,他的崛起有赖于张之洞的大力推荐,但后来左宗棠高傲自负,甚至多次弹劾张之洞。

但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张之洞尽心尽力督办粮草,而且还把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刘松山拨给左宗棠。

对左宗棠的成功,张之洞钦佩不已,称他是“当今四海第一人”。

张之洞去世时,左宗棠送来的挽联上说: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四海鲜矣。”

喜爱两个人但知道其缺点,厌恶两个人但知道其优点,这种的人世间少有。

为甚么少有?

就因为以自己的好恶而全盘认可或否定两个人,乃是人性根深蒂固的弱点和缺陷,所以一定要警惕。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能力大小,影响你眼下的成绩;而观念格局,最终下定决心了一生的结局。

作家刘润说:“普通人发生改变结果,优秀的人发生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发生改变观念模型。”

与朋友们共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