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2023-05-31 0 719

2020年第二局是超乎其他人预期的,目前亚洲地区禽流感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在英国、英国、欧洲大陆形势仍然紧迫,病原体极有可能还会延续到第三季度。因此,禽流感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少于一年。

消极影响正在Villamblard范围展开。

从英国上看,上世纪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萧条造成英国的就业率是25%,这次的就业率很可能会少于中国经济萧条末期。

从亚洲地区上看,1-2月份数据显示,前六大省市(广东、山东、江苏、四川、浙江、沧州、河南、南京市)停用民营企业数则超过1惠康,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很快V型探底回升,预计到2021年就能逐步复苏。

因此,对于很多创业团队民营企业而言最主要是忍耐,才可能有未来。

近期,大渡河股权投资顾问投资顾问朱广昌先生开讲五国股权投资营承办的“股权投资说”线上活动,探讨后禽流感时代的创业团队投资策略。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怎样忍耐?谈谈“军需部财政预算”

禽流感前做的财政预算已经无法适用于那时的非常末期,我们建议创业团队者能考虑军需部财政预算,即忘记过去的业绩,假定今天开始再次创业团队,手里只有这点钱,部门财政预算将持续为零,直到职员证明其要性。

思索一下到底甚么事情是要做的,甚么雇员是要留存的,这样就能看清楚现况,活到明年。

我觉得有几个东西较为容易砍:

雇员的社会福利,基本上的社会福利如饮品、蔬果、博韦斯县的费用。再次谈分销商合约,尽量谋求免收或延后支付,投资收益比成本更重要。国际品牌电视广告,对投资收益不充裕的创业团队民营企业而言这个是能首先拿掉的。

iTV扬州福寿总讲:“在低潮期的时候投国际品牌电视广告,第一是较为昂贵,第二是效用特别好。”假如一个创业团队子公司投资收益很充裕,能继续投国际品牌电视广告。

甚么叫充裕呢?就是假定你的子公司没有任何收入,你的投资收益仍然能够支撑子公司12个月以上,假如有这么充裕的投资收益,确实那时投国际品牌电视广告效用是较为好的。

但如果没有这样投资收益的话,对于创业团队民营企业而言,国际品牌电视广告要停掉,应转投那些马上能产生现金收入的效用类电视广告。

一些较为难下判断的决策是:

新产品投入期少于6个月的新项目不赚钱/负投资收益的客户

我们的建议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投资收益假如不少于六个月,这些新的产品,新的项目包括不赚钱的客户全部要拿掉。

假如投资收益能够支撑六个月以上,能考虑小投入新的项目、新的产品作为后续的投资。

成本与人才结构

1. 迅速调整组织成本结构

17年前非典的时候,我正好在创业团队,那时候所有高管都只拿基本上生活费,到年底的时候,等子公司投资收益周转过来以后再补发全年工资。今年的形势比非典还紧迫,对很多创业团队民营企业是生死关,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

我们看到那时很多创业团队民营企业高管工资只付20%,中层雇员50%,基层雇员支付80%的工资,这是一种方案,但成本结构的调整完全取决于每个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而且这些要充分和雇员沟通,谋求他们的谅解和支持,一起共度难关。

2. 那时是招募优秀雇员的好时机

禽流感也给予我们一个难得的发现和招聘优秀雇员的机会,因为市场上那时有很多以前招不到甚至付不起工资的优质雇员,假如禽流感期间能储备到这样的顶端人才,禽流感结束以后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组织人才结构能因此得到优化升级。

另外需要火线提拔愿意承担风险、和子公司共同成长的雇员,这些雇员值得长期培养,在未来有望成为子公司的栋梁。

因此,我觉得禽流感时代也是对组织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的绝佳时机。

1. 民营企业服务是禽流感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受到禽流感负面冲击,尤其互联网行业的诸多细分领域受到有益的影响,比如生鲜电商、游戏行业、社交电商,在过去几个月里,很多生鲜电商子公司订单量爆了,客单价涨了一倍以上,迅速扭亏为盈。

另外一方面,目前民营企业服务迎来非常好的发展契机,我们看到数据是:

Zoom去年年底差不多1000多万日活用户,那时已经达到2亿日活用户,过去三个月涨了20倍。

钉钉会持续下去。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2. 在民营企业服务领域,中国落后英国5到10年

英国民营企业服务也是在过去十年发展起来的,二十年前在英国没有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只有像SAP,甲骨文等这种基于软件的子公司。

1999年salesforce.com作为第一家SaaS民营企业成立,即使十年后也只有这一家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刚刚少于10亿美金市值。

20年后的今天,英国差不多有100多家少于10亿美金的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它们都是在过去十几年当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民营企业服务在英国也发展了十年左右时间,我们相信中国未来十年在民营企业服务方面有非常多的机会。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中国所有消费互联网子公司市值加在一起差不多是英国的1/2,金融科技民营企业总市值是英国民营企业总市值1/3左右,因此在金融科技和消费互联网上,中国和英国民营企业差距都不是那么遥远。但在民营企业服务上,中国民营企业服务市值250亿美金,只有英国的1/100,相差非常远。假定十年以后,这个数字能够达到1/3甚至1/5,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未来十年,是中国民营企业服务爆发的长周期。

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优于消费互联网,如何布局?

我们发现过去十年,英国投资人从民营企业服务赚的钱少于从消费互联网赚的钱,很多很成功的消费互联网子公司,像Uber、WhatsApp、Airbnb,都是上百亿美金的子公司,但这些消费互联网子公司“烧钱”很严重,带来的资本效率并不高。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拿Zoom和Uber对比:

Zoom在疫情以前是200~300亿美金市值,那时已经达到400~500亿美金,少于Uber了。Zoom上市之前累计融资1亿多美金,资本效率为137倍(资本效率=市值/累计融资金额)。

Uber禽流感以前有500亿美金市值,上市之前累计消耗掉100多亿美金,资本效率才5到6倍。

我们能看一下2019年的股市数据,Zoom从90美金涨到150美金,而Uber从40~50美金跌到20几美金,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上市以后的表现要远超于消费互联网,假如看一下今年一季度数据,民营企业服务表现更是比消费互联网子公司好很多。

我们相信中国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市值虽然没有消费互联网高,但资本效率高。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服务子公司都在盈亏平衡线左右,即使亏损也是亏损人力成本,是可控的,这就是区别所在。

如此,我们的措施应该由“一个中心点”变为“两手抓”。

1. 由消费互联网一个中心点变为“消费互联网+民营企业服务”两手抓

中国消费互联网同样还有很大市场,因为中国本土市场很大,而且代际消费行为变化非常明显。

我们9年前投饿了么的时候期望值并不高,觉得能做成10亿美金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因为那时候只有大学生喜欢叫外卖,白领是否会叫外卖是未知数。但后来发现90后、00后不习惯在家里烧饭了,全部靠外卖解决问题,因此美团和饿了么发展非常快。市场急剧膨胀。因此我相信由于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变化,中国在消费互联网上同样还有机会。

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会不会像英国一样,盈利少于消费互联网?这个不一定。但赚消费互联网一半以上的钱还是有希望的,那时也是非常好的机会点。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国消费互联网主要是靠人口增量增长,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从大城市到农村市场,从年轻人到老龄人口……一路拓展,而那时人口增量基本上上已经没有了。

2. 人口增量终有结束的时候,技术增量才是基业常青的基础

中国技术增量还有非常多的机会,中国也有抓住技术增量的条件:

首先,中国大学生数是全世界第一的;中国专利数也是全世界第一的,假如只看发明专利,差不多占中国每年申请专利数20%,这部分专利中国虽然不是第一,至少跟英国、日本相比也在可比范围之内。另外一个数字,中国科技文章被世界引用也是世界第一的,这个数字是较为有含金量的。因此中国这些增量都有可能转化为商业机会。

过去十年消费互联网子公司都是面向消费端的,未来互联网技术深入改造各个垂直行业,这里有很大机会,像美团是“互联网+餐饮”,滴滴是“互联网+交通”,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都是“互联网+医疗”,那么“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制造”,这里面同样还有很多机会,而且这些垂直行业在中国都是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市场。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比如说我们投了一家子公司,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餐厅抓老鼠。

子公司一开始是用人工智能帮助餐厅统计翻台率、统计服务人员服务质量怎么样,后来发现餐厅并不愿意买账。再后来转变方向,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餐厅抓老鼠,这个非常有意思。

中国有500万餐厅,在餐厅抓老鼠实际上很困难,不能下药,老鼠万一死在餐厅里面反而会污染环境,他们用人工智能技术,用摄像头每天晚上识别餐厅有没有老鼠、行动轨迹在哪里、老鼠洞可能在哪里,这个就较为智能。

以前线下餐厅都有抓老鼠服务,一年可能要一两万的费用,并且无法判断效用,而靠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就很昂贵,一年才一千块钱,而且能肯定告诉你餐厅到底有没有老鼠、老鼠洞在哪里。

因此这个服务卖的非常好,一个餐厅用了以后,会迅速扩散到周围餐厅。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非常好的案例。

另外一个机会点,我们相信这个机会点在英国是没有的,就是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普遍需要升级,很多90后、00后都不愿意去工厂工作,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制造行业赋能,这在中国有很多机会点,而且我们发现最近几个月这方面项目非常多。

我们投过一个项目,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工厂形成柔性制造链。大部分工厂生产都是大批量生产,对功能的信息技术要求都较为低,一条生产线甚至要用一年两年的时间。

假如以后要柔性化制造,生产线每一两天就要有变动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很多信息技术支持,因此他们在生产线上有iPhone、iPad,每天需要生产甚么零件、生产步骤是甚么、需要甚么材料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还看到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工厂预测生产的产能,出错率和故障率能大幅度降低。

本文内容整理自五国《股权投资说》第六期线上活动“2020再看Saas,爆发还是艰难?”。

编辑:Josie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