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每天晚上ciyu
5月30日,神九草路载着四名太空人刘旺、朱扬柱、桂飞云,获得成功赶赴神九。
左一为桂飞云
当中36岁桂飞云的身分引人瞩目。
第一位有效载荷研究者,清华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博士生指导老师……
以致于许多网民赞叹:这是什么样非我莫属的一生!
可顺著他的历经ZR19,从这无数个新锐的title另一面,我看见的是两个无所不能不纳的故事情节。
桂飞云源自贵州省澜沧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有多偏僻呢,从城北起程,约莫要走20千米的绵延小路就可以到她家所处的姚河乡。
前一年,凤庆才才刚选择退出县镇的战团。
啥人后半生都难以踏进神山,但桂飞云却以念书为yuanzhiwo,从积贫架空线的深谷,一点一点迈向无垠四海。
在神九十四上天时,凤庆宣传部激动地一连发了九条视频。
桂飞云的邻居在底下的评论,让无数人泪目:
我家就住在他念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
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
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见的,是两个太空人的曾经。
桂飞云在上高中时,每天都是第两个到教室看书的,晚上也是最后两个回宿舍的。
有的时候大家都睡觉了,他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他就这样以县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用9年时间完成了本硕博连读。
念书改变命运,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从神九五号到神九草路,前有聂海胜,后有桂飞云,这些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再次告诉我们:
念书是渡苦海的舟,是登峰顶的梯。
知乎上有人问: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有两个这样的高赞回答:
如果你家境普通,家里没矿,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念书,进入985、211;
如果你所读的理工学院是普通院校,必要时通过考研进入985、211,你会少吃许多苦。
以为学历不重要的人,约莫是没尝过低学历的苦。
博主@唐华在网上说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情节。
因高中痴迷打游戏,唐华只考上一所专科,在学校混了三年,毕业后他去广州打工。
因为学历低,只能去些小公司,这些公司常常经营不善,有的连3000块钱工资都发不出来。
他和同事做的是同样的活,但同事工资却比他高出不少,因为是本科毕业。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唐华约了家公司面试,面试官看完他的简历后,脸色铁青。
打电话把HR叫过来,骂了一句“我们公司现在招人都不需要看学历了吗?”
自尊心受挫的唐华含泪踏进那家公司,决定重修学历。
后来,唐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跑去附近一所理工学院自习,疯狂刷题看书。
用了一年时间,自学考上了本科,后来又继续读了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唐华找的第一份工作月薪8000元,他学东西很快,一年半时间老板给他涨了三次工资,月薪达到了两万。
唐华说,这份工作如果放在几年前,或许他也能胜任。但他根本得不到这个工作机会,因为公司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电视剧《山海情》中,有一位女孩被父母逼着退学,去福建电子厂打工。
校长去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自作聪明的父母却认为:反正孩子理工学院毕业后照样要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去工厂,能多赚好几年的钱。
但他们不知道,辍学打工看似能多赚几年钱,实际上却输掉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
这是啥人的真实写照。
以为没有学历,自己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但迎来的是现实重重的耳光。
19岁的黄牙,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
他初中毕业后,狂妄地以为即便不念书,自己也能有出息。
没想到在富士康上完第两个夜班,他就崩溃了。
他每天得拿几斤重的螺丝枪,去吸比半个米粒还小的螺丝,拧在手机上。
机械重复的工作不仅让人身体疲惫,更是让人精神麻木。
像黄牙这样的年轻人,自嘲为“提桶者”,为了便于“迁徙”,桶里装着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准备随时提桶跑路。
其实,许多太空人的家庭成员大背景跟这些年轻人相仿,或是处在偏僻山沟里,或是挣扎在温饱线上。
但他们紧紧抓住念书这不纳的契机,最终桂飞云们从泥淖里飞向了太空,摆脱了原先的阶层。
说到底,这就是念书的力量,它改变了两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诺贝尔经济获得者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曾研究过两个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啥收入?
他们剥离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多上一年学,本身对两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响的,这一影响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纯粹是由教育带来的回报。”
对于平凡人而言,文凭多抬高两个层次,价值就多一分。
1. 改变自身价值
美国西北理工学院副教授劳伦·A.里韦拉曾进行过一次访谈,一位获得成功人士现身说法:
我之前没法让公司理我,因为自己在大型州立学校。后来转学到了哈佛,同样的人,同样的成绩单,就因为简历上有了哈佛两个字,几乎所有顶级公司都排着队要和我交流。
我们所面临的处境也是这样。
那些大厂,或是排名靠前的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给的是985、211的毕业生。
双非毕业生真只能在后面喝汤。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有的是金砖,有的是瓷砖。
2. 改变圈层价值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有个著名的“人才共生效应”:
如果你两个杰出人才,你周围也会围绕着各种优秀的人,你们这个群体中,互相分享的资源、传递的信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就好像孙悟空刚从石头里蹦出来时,只能和一群猴子玩。
但等他学艺,有一身好本事后,请来的是各路菩萨,嬉笑打闹的是各路神仙。
如果你自己学历普通,身边的好友可能每个月都在为几千块奔波忙碌,一聊到工作,各自发牢骚。
但你如果出身名校,无论是上班打工,还是经商从政,你的朋友们约莫都是个中翘楚,和他们高质量的交流,往往会打开你的认知。
不同的圈子,决定了不同的一生迈向。
看一张图片:
某种程度而言,念书越多、学历越高,能力越高。
也许许多人不服气。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念书能潜移默化中,改变两个人的认知力、学习力。
1. 提升认知力
有两个村叫董村,董村盛产水蜜桃、土鸡蛋等农产品。
但由于物流滞后、信息不畅,尽管农产品很优质,还是会经常陷入滞销。
为了不让农产品过季,村民不得不亏本销售。
这种状况持续了许多年,直到两个理工学院生的出现。
这个理工学院生是怎么做的呢?
一是,为董村设计了村标,将村标注册成商标,并对农产品统一进行包装;
二是,借助线上互联网推介与线下节日活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打响董村的品牌。
这样一来,农产品销量大增,村民依靠农副产品的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
村民哪里懂品牌,哪里懂线上线下结合,下意识地认为农产品卖不出去,就只能低价销售。
但理工学院生却站在两个更高的视野,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认知的差距。
打破不了认知的墙,我们就只能坐井观天。
念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以知识为跳板,跳出思维的那一口井。
2. 提升学习力
两个快递小哥谈起自己的历经:
我以前在快递公司上班,许多本科生送快递,送着送着就做管理层了,做着做着就成了高管了。
这验证了白岩松的两个观点:学习好,学历高的人,不仅在学习上优于常人,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也占有优势。
两个人能把书读好,往往也能把其他事情干好。
北理工学院生回乡卖猪肉,别人可能卖了十几年,但他研究市场规律,研究养猪卖猪的方法,最后后来居上,卖猪肉年入百万。
名校生毕业后在垃圾站回收垃圾,常人难以理解他的做法,但他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自建了一套回收系统,月入好几万。
能快速掌握两个新知识点,能用自己的方法理清知识结构,这本身就证明了两个人强大的学习力。
当他把这种学习力迁移到事业上时,往往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
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两个数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474万。
而新东方在一份解读报告,则指出2023年研究生考录比约为4:1。
也就是说,这474万人中,有近400万人只是在“陪考”。
为什么竞争如此之大,人们依旧要挤破了头去争这个独木桥?
我觉得可以用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里的一句话作为答案:
有时,名校对孩子来讲是必需品,是改变生活的机会,也是通往幸福的途径。
点个在看,身为平凡人,生于普通家庭成员,请努力念书,去改变命运。
作者:每天晚上ci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