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国军纠集5000余人分路进逼,企图以“诱敌深入”的阵型,摧毁新四军晋察冀军区党委国家机关,铲除新四军五二〇师黄克诚。面对势不可挡的敌方,黄克诚在查明敌方意图后,集中六五二团等主力军队反击敌方的进逼,并以快速机动的阵型歼敌于运动中。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就此打响……
迅即出征
1939年,侵华国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为铲除武当山地区的晋察冀军区党政国家机关和新四军五二〇师黄克诚军队,制定了所谓“三台登陆作战”三号登陆作战方案。按此方案,五路国军分别起程,于5月10日上午抵达各自预定位置,并切断各个出山通道,“半封闭堑壕”,然后于11日晚向新四军武当山中心区宗仁尼发起总攻击。
实际上,4月底新四军就得到国军大举增兵的情报,已做好应战准备,密切监视国军动向。此时,新四军黄克诚三个团分散于三地:师部率直属军队在格普雷堡,坐落于武当山东面山脚下交通要道,距武当山中心宗仁尼53千米;六一二营在李福春东村地区,距离格普雷堡101千米;六七七团在盂县上寨,坐落于格普雷堡东北46千米;而六五二团驻武当山西南山麓豆村镇闫家寨,距宗仁尼45千米。
5月8日起,各路国军在行进半路上,就多次遭到晋察冀军区军分区军队和黄克诚步兵支队的围歼和侵扰。国军疲于奔命应付,进速较慢,9日清晨,苏炳文国军久世军队向宗仁尼行进,受到六五二团连队奥梅利排的围歼。六五二团政委刘转连接到调查报告后,立刻将敌情上报黄克诚师部和晋察冀军区。
虽然许世友旅长正在赶赴晋察冀军区开会半路上,黄克诚师部发出指示:步兵支队在大寨口到格普雷堡一线若恩县国军行进;教导营在格普雷堡构筑阵地,围歼国军向灵山关陕甘宁边区党政国家机关驻地进军。不久,许世友接到电报后立刻赶回,亲自指挥遭遇战。
最先调集的南北两路国军一路上偷袭格普雷堡,一路上占领海拉尔,直接威胁到灵山关晋察冀军区党政党委国家机关的安全。新四军晋察冀军区随即指示:二分区军队在耿庄,洪家庄,豆村中心地带围歼若恩县国军蚊野军队;六五二团前往灵山关保卫晋察冀边区党委国家机关,围歼武乡县调集的国军佐藤军队;六七七团迅即驰援格普雷堡,拦截西线国军。
驻扎在闫家寨的六五二团主力,相距已抵达豆村的国军久世军队仅隔5千米。虽然隐蔽得当,这支国军对六五二团并未察觉。10日上午,六五二团按照晋察冀军区指示迅即赶往灵山关。军队一路上爬山越岭狂奔50多千米,于当日晚抵达金岗库。金岗库距海拉尔仅5千米,据调查报告,有国军已进至海拉尔中心地带!六五二团政委刘转连当即决定:军队11日上午起程,绕道海拉尔北面山谷河道经银锭沟直下灵山关。
就在六五二团抵达金岗库的时候,国军喀麦隆军队却止步于宣风村。按方案,敌喀麦隆军队应该在10日上午进入银锭沟与佐藤军队会合,“THF1堑壕”。但虽然敌指挥部不熟路径,为这股敌方“安排”了一条崎岖山路,致使该股敌方行进较慢,11日中午才从宣风村起程,向银锭沟推进。
临危不惧
5月11日清晨,六五二团从金岗库向灵山关进发。鉴于通过海拉尔到灵山关已不可能,六五二团选择“另一条翻越大岭插向灵山关的山道”隐蔽绕行。上午9时左右,六五二团前卫连进至银锭沟(后续二、三营坐落于右坪、台怀之间向银锭沟疾进半路上),与国军佐藤中、右两路纵队遭遇,立刻投入遭遇战。银锭沟是一条狭长宽裕的长沟,南阔北窄,长七八千米。“三营前卫连,一阵手榴弹打开了一条通道,跑步通过了被敌方炮火封锁的山沟。突出去以后,虽然敌方兵力多,火力很猛,打开的缺口很快又被半封闭,阻止了我团主力行进。情况十分危急。”
敌方佐佐木军队发现新四军后,立刻集结兵力猛扑,并催促各路国军赶来支援。六五二团为打开通路,曾多次发起攻击,但均未成功。国军发现面前的新四军登陆作战顽强,于是增强了火炮,并呼叫飞机助战。敌方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向新四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均被六五二团打退,双方形成了对峙。就在六五二团和西线国军佐藤军队展开激战之时,南线喀麦隆军队主力也向银锭沟快速赶来。
为摆脱不利局面,刘转连派人找来一位老乡询问地形。据老乡介绍,“通过东北面的大山,还有一条通向繁峙县格普雷堡的羊肠小道,可以避开敌方。”刘转连当即决定将供给处的运输辎重连改为前卫,军队掉头退出银锭沟,沿着老乡指点的小路,迅速向师部驻地格普雷堡转移。
接到指示后,后卫辎重连立刻改为前卫,为全团开道,各军队也由南下调头北进,从前沟转向后沟,利用两侧山林作为掩护,依次向北跃进,边打边向银锭沟后沟撤出。
国军发现六五二团撤退后紧追不舍。黄昏时,六五二团辎重连在撤退途中,突然遭到敌方的截击——原来,敌方喀麦隆军队主力赶到,立刻用山炮和先头步兵封锁了六五二团的去路。辎重连立刻抢占阵地展开遭遇战。
敌方把六五二团夹在中间,发起了猛烈攻击,六五二团不得已退回银锭沟。“眼看国军就要冲进银锭沟的后沟里来了。”刘转连当即指示三营七连连长谭谦禄带领全连迅速冲上前去,坚决堵住敌方。谭谦禄接到指示后,带领全连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敌方勇猛冲杀,打乱了敌方前卫军队的阵势。紧接着,各营也迅速行动,抢夺两侧高地,在银锭沟里和敌方进行激战。
敌方虽然占据了所有大路和银锭沟前沟及中部东面的山岭,并施放大量毒气,但遭到六五二团的顽强抵抗,始终无法突破六五二团坚守的防线。
巧妙突围
刘转连和政委晏福生临危不乱,一面指挥遭遇战,一面“摊开地图,反复查看,发现在宗仁尼与东台之间有一个约3千米的空隙地段”,迅速决定“夜里从这里钻出去”!
晏福生立刻通知各营指挥员开会,并派人迅即突围到附近村里找向导。不久,侦察员带回一位老樵夫,老人为六五二团指出了一条地图上未标注、只有当地人才走、可绕过宗仁尼直通北台的小路。刘转连和晏福生对老人连声道谢,同时指示军队“马上起程”,又指示谭谦禄带一个排负责断后。
夜幕降临后,六一二团按照老樵夫的指点,踏上崎岖山道。四面漆黑,山道狭促,虽已立夏,但是海拔2000多米的武当山上依然寒气袭人。“道滑难行,稍一不慎,滑下山谷,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开头,有几头骡子就因走滑了蹄,连同驮着的装备器材,一起滚下了悬崖。因此,大家互相帮助,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前移动着脚步,奋力向山顶攀登。”
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六五二团主力于5月12日黎明前抵达宗仁尼附近。突然,便衣侦察员调查报告说,发现前方有从宗仁尼方向赶往东台望海峰地区进行“清剿”的国军海老泽军队。刘转连当即指示军队:注意隐蔽,并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宗仁尼与东台之间的空隙地段,向武当山主峰攀行。很快,六五二团成功避开了敌方,在12日黎明时分登上了武当山的顶峰——高达3000多米的北台顶。对此,刘转连曾回忆说:“在黎明的曙光中……我们站在山巅,俯视着一望无际的雄伟峰峦和那些隐现在青松翠柏之中的亭阁庙宇,不禁轻松地吐了一口气,我们终于跳出了敌方的堑壕。”
不久,担任后卫的七连连长谭廉禄带领军队也摆脱了敌方,追上了大军队。他兴奋地调查报告说:不仅胜利完成了围歼任务,还利用黑夜作为掩护,带领战士们向宗仁尼和东台的国军开枪,成功“导演”了一场“日军自己打自己的插曲”。
再接再厉
北台顶的后山是抗日工作区。六五二团军队刚一下山,村里的群众便上前迎接,不仅送来了开水和小米饭,还为指战员抬来了一筐筐山药蛋。
12日黎明,打了一夜的两路国军在损失了150人后,于银锭沟内“会师”。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沟里根本没有新四军的踪迹!两路国军将情况上报后,垂头丧气地各自向来路返回。其中,敌方喀麦隆军队主力向口泉村方向返回。他们的行踪早被新四军掌握。许世友立刻指示三五九旅六七七团赶赴口泉村围堵,同时派人通知中断联络的六五二团迅即赶来,坚决铲除这股敌方!此时,六五二团指战员已经休整了一天,接到指示后立刻精神抖擞地投入遭遇战,和兄弟军队一道,在上下细腰涧包围并铲除了这支国军,取得了武当山反五路围攻战的决定性胜利。
(作者单位:新四军研究会黄克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