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佳潼
5月6日上午,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报道办公室召开“我国第一个应用领域升级换代声纳的船只运管控制系统—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资金投入试运营”新闻报道发布会。本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3年5月6日,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顺利完成弗内留斯环评,资金投入试运营,标志着港航船只运管控制系统量产应用领域迈入了新的一页。
船只运管控制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s),英文简称VTS,是为了保证船只城市宣传教育,提高船只城市交通效率,保护近岸环境,由港航政府机构设置的对船只实施运管并提供安全重要信息相关服务的控制系统。
据悉,东营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大国、海洋大国建设项目决策部署,强化东山城市布局,航运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进港船只由2017年的12545条船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20539条船,快速增长了63.7%;外贸船只由2017年的645条船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1569条船,快速增长了143.3%,预计2030年,东营港货物客运量将达到1.5亿吨。
进港船只数量的迅速快速增长给陆上城市交通服务组织机构组织工作带来压力,为强化船只城市交通组织机构,提高通航组织工作效率,保证陆上城市宣传教育,城市交通美国联邦政府投资2000万元建设项目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2020年9月,控制系统正式开工,经过2年多的工程建设项目、电子设备安装和控制系统增容,期间克服诸多困难,2023年5月6日,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圆满完成弗内留斯环评,资金投入试运营,标志着港航船只运管控制系统量产应用领域迈入了新的一页。
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由1个信息中心,东营船只运管中心、1个操作终端产品和1个监视终端产品构成,包含声纳模块、中波模块、音频监视模块、重要信息处理模块、城市交通表明及控制模块、救援指挥模块等10个模块。
东营船只运管系频监视(CCTV)控制系统,新建15个大千摄影机位,最北监视距少于5公里,大幅提高对港口、航道、港外等重点近岸的监视能力。与声纳站C8016A建设项目中波(VHF)通讯模块,最北通讯距少于30海里,并实用性“小海”AI音频助理,同时实现了中波发言、音频识别电子设备的一体化,提高了中波智能和重要信息化水平。
强化交通事故信用风险防控组织工作,同时实现了极度犯罪行为手动预测。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在声纳重要信息处理模块中实用性了船只极度犯罪行为预测应用领域软件和船只动态信用风险评估应用领域软件,可以对船只航行状态进行提前研判,减少船只碰撞、触坝、倾覆等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在管理重要信息模块中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实用性的Web城市交通表明应用领域软件,同时实现对辖内内船只城市交通态势的动态掌握,以便更好的开展港航监管组织工作。在音频监视模块中实用性了水面水文控制系统(船只漏油手动监测控制系统),可抓取海面漏油的画面,减少船只污染海洋的信用风险。
强化日常运行模式,提高了服务保证能力。在东营船只运管中心实用性小间距LED表明屏幕,用于辖内船只城市交通情况和动态数据的互动呈现,以便更加直观的展现船只动态,在救援应急过程中,也能够同时实现救援画面与船只城市交通态势的集中展示,方便救援指挥人员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同时,在东营船只运管中心建设项目分布式坐席控制系统,同时实现对VTS重要信息、CCTV监视、执法监督及指挥终端产品等多功能终端产品接入,提高多个管理控制系统之间切换的便捷性,提高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效率。
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试运营后,将对助推潍覆盖,将传统监管手段集成在同一平台上,增强了对船只的动态感知能力。港航监管方式由之前的“被动监管、事后监管”向“主动监管、事前监管”方式转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港航运管和服务水平。
丰富港航监管手段,提高陆上综合治理水平。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通过对陆上城市交通的连续监视,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及早为船只提供安全提醒、警告及其他重要信息服务,有效防范船只紧迫局面和险情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持续的总结预测,能够准确识别影响辖内通航安全的因素,为港航政府机构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对于深化涉海单位间的执法合作,推进重要信息共享,凝聚执法合力,提高陆上综合治理水平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助力东营港一流港口建设项目。船只运管控制系统是现代化港口的重要标志,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资金投入试运营后,能够为进出东营港口船只提供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组织机构与安全重要信息服务,进一步强化了港口的通航环境,提高了港口通航组织工作效率,增强了东营港的综合竞争力。
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应用领域升级换代声纳的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同时实现了从前端声纳信号采集、重要信息处理、控制操作到综合展示等各环节全面量产,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声纳电子设备在我国船只运管控制系统领域的垄断,用中国智慧同时实现了中国“智”造。声纳电子设备是由中国城市交通通讯重要信息中心和中电科西北集团公司,专门针对港航控制系统研发的18英尺升级换代固态声纳,声纳覆盖范围24.3海里,其目标检测能力、控制系统分辨力、跟踪精度和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国内领先水平。
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的建设项目和运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港航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建设项目方面的难题,升级换代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的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声纳电子设备作为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的核心电子设备,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极大影响了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的主动性。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逐渐增加,声纳设备进入多国限制出口产品清单,形成严重的“卡脖子”问题。我国首部升级换代声纳在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中顺利应用领域,标志着我们在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声纳领域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港航核心装备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升级换代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的建设项目,也是数据安全信用风险防范的需要。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属于重要运管数据重要信息控制系统,会产生大量的陆上目标数据,其中必然会涉及重要信息安全的一些敏感区域,完全自主、安全、可控的重要信息控制系统,对于保证国家重要信息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升级换代船只运管控制系统的建设项目,有助于满足港航部门定制化需要。东营VTS控制系统采用的升级换代声纳是以国内其他行业声纳为基础,结合港航政府机构实际需要进行再开发的首款VTS领域专用声纳,并且该产品支持后续功能需求的定制化开发,能够满足港航政府机构的定制化需要。
升级换代船只运管控制系统建设项目,大幅减少了建设项目和运维成本。综合考虑人工、运输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同级别升级换代雷达制造成本远低于进口声纳产品,能够大幅节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此外,相比进口声纳高昂的运行维护和维修费用,升级换代声纳的元器件在国内生产,备件充足,工程师也方便前往现场,在控制系统维护和运行方面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本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东营港航局将继续加强“智慧港航”建设项目,更好发挥东营船只运管控制系统保证陆上城市宣传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为建设项目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东营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