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巴奴火锅被骂上热搜,为何仍排队?背后是一个经济学原理

2023-05-28 0 557

  1987年11月12日,一间超级市场在北京后门开张,他们提前打了广告——全国首家肯德基家乡鸡,五块钱吃这份鸡。

开张当日,光咖啡店外的队伍就排了一千多米,平均要排2个小时,即便是见过大场面的首都人民,很多人也是端着一口锅来,开口就是:

  给我两只肯德基。

他们没有看到肉块的鸡。由于这是肯德基在我国开的第一间店,食物的品种相当有限,多于吮指原味鸡、卤汁鲜果泥、菜丝起司、奶油4种吃的食品,另加果汁、MD224CH、素漾、啤酒4种饮料。2块吮指原味鸡、这份卤汁鲜果泥、这份菜丝起司另加两个小餐包,单价是7.3元,Arudy的话,名符其实的吮指原味鸡每颗2.5元,鲜果泥8块钱。

  1987年,我国的社会人均收入是53元。

即便吃两个优惠券要花费1/7的工资,买一杯鲜果泥的钱,西雷MD224CH鲜果了,但那时候,没有人骂肯德基卖“高价”,只是2年后,《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名叫《肯德基究竟吃什么?》的文章,分析肯德基火爆的另一面原因是,“吃号召力”、“吃绅士风度”、“吃方便快捷”。

  没想到,30多年后,因为鲜果的价格,一间我国自己的排骨店却被“骂”上了热搜。

  1、巴奴被“骂”上热搜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如此:2月18日,成都一位老伯在一间名叫巴奴叉烧排骨的连锁咖啡店就餐,点了这份鲜果,菜上来,她发现多于5片。讶异,4天之后,22日,两个名叫#排骨店18元这份鲜果就5木片#的热门话题突然上了热搜。23日,巴奴在官方博客发布了道歉声明,称那位老伯当时点的是熟猪油,成都店面的单价是9元,但由于管理失误,导致客人对鲜果的分量产生了误会。巴奴创办人杜中兵当日在个人博客也发了一则昌明,配以了KMH鲜果,并说要感谢客人,让他清醒,“我会深思,不忘初心”。隔天,#巴奴排骨创办人发声#热门话题也上了热搜。

  24日,杜中兵再度澄清,称鲜果不仅包涵了本身的商业价值,也包涵了环境商业价值、服务商业价值及物流配送的商业价值,并说“暂时不考虑涨价”。于是,隔天,#巴奴排骨创办人再澄清高价鲜果#再度成为热搜。

一份鲜果,3日数个热搜,引发全站争议。

山童都好笑!要真说高价,肯德基肯德基的牛排比这盘鲜果更配得上这种生硬的说词。

  2、到底是不是高价?

  首先,巴奴排骨的鲜果到底是不是高价?

有人拿蔬菜店甚至电商平台的价格来比较,果蔬店一般是每斤两三元,电商更便宜一些,这样一比较,巴奴的价格确实高出好几倍。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普遍情况,任何一间酒店都是如此,对此惊诧,实在莫名其妙。

巴奴声明里也说了,他们卖的鲜果是富硒鲜果,“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伦苏”,也不是所有的叫鲜果的东西,就应该是两个价格,就像是不是所有叫汽车的东西,就应该是两个价格一样,这不难理解。再说人家巴奴和农学博士共同研发,专门用于涮排骨的鲜果,。作为两个老家甘肃生产优质鲜果的人而言,我要告诉很多人,天下鲜果是不一样的,起码,我老家的鲜果确实好吃,确实价格也贵,但从来没有人说甘肃鲜果高价,为什么,品质好!就这么简单。

和同行——其他排骨店比。只要看看其他排骨店的菜单,尤其是连锁品牌,就会发现,不仅鲜果,其他青菜,如今基本很少有低于10元/盘的菜了。巴奴的鲜果即便是普通鲜果,也并不离谱,说这个价格是高价是真正离谱荒唐。

  马光远:巴奴火锅被骂上热搜,为何仍排队?背后是一个经济学原理

另外,在价格问题上,必须考虑地域的差异。18块钱,在县城排骨店里可能能买一盘肉,而在北京CBD商场里,甚至买不到一杯奶茶。这也是基本事实。

  3、你去排骨店买鲜果?

鲜果价格到排骨店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到排骨店不是去买鲜果的,你是去享受服务的,你是认可巴奴的品牌到这里购买服务的。

  杜中兵在第二次——就是称“不考虑涨价”的澄清中说得挺直白的了,鲜果片里,还包括环境商业价值、服务商业价值和全物流配送商业价值。句说得很在理,如果投大几十万开一间店,靠卖白菜,就算再火也会死。

什么是环境商业价值?你能坐在装修漂亮、冬天暖气夏有凉风的咖啡店里;什么是服务商业价值?吃着已经洗净、去皮、切好、端到餐桌的鲜果片,这还不算其他服务;什么是全物流配送商业价值?菜品研发、采购、加工、品控、仓储、物流配送等。

30年前那篇《肯德基究竟吃什么?》的文章在分析肯德基火爆的另一面原因时说得很明白,消费者是为了“吃号召力”、“吃绅士风度”、“吃方便快捷”。

无论是环境、服务,还是号召力、绅士风度,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增加附加值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则要为这些附加值支付费用。

  几十块钱也能买到两个包包、一件衣服,但LV、GUCCI动辄好几千上万,就是这个道理,谁骂过他们高价了?

  巴奴虽然不能与奢侈品牌相提并论,但去过的人都知道,他们确实定位相对高端。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几年,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我国做高端产品,要求企业做高品质,但又不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和品牌买单。

  4、为何一边骂一边排队?

去过巴奴消费的都知道,90%的情况下,是需要排队的,而且队还很长。一边巴奴在线上被“骂”上热搜,一边线下的巴奴却依旧在排长队。这另一面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马光远:巴奴火锅被骂上热搜,为何仍排队?背后是一个经济学原理

大家为什么愿意排队,因为大家觉得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钞票投票是最诚实的。两个消费者是掏钱还是不掏钱,最主要的衡量标准,表面看是贵还是便宜,其实每个人心中想的是值还是不值。一辆豪车上百万,贵吧?有人会买,为什么?他认为值;一辆微型奶油车,有人认为不值,所以,几万也不买。归根结底,决定消费者掏钱与否,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是否“物有所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谓“物美价廉”,不是买家的空想,就是卖家的空话。

回到巴奴排骨,如果有人认为“物有所值”,排队也会去。认为他们的叉烧“物有所值”,就会点,认为鲜果片不是物有所值,就会不点。这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商家在定价的时候,如果认为自己的商品值这个价,就会这样定价。这都是双方自由的选择。消费者完全握有投票的权力,认为鲜果贵,可以点其他的,认为巴奴贵,可以去其他火锅店,认为下馆子贵,就回家自己做。当然,由于经济实力、消费观念的不同,对“物有所值”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企业会不同的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争取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者,则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喜好,消费不同定位和价格的产品或服务。

  消费者是聪明的,商家也是聪明,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会自动调整,比如,这家贵了,消费者会去另一间,商家卖不出去了,自然会涨价。

  5、给巴奴两点建议

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明码标价,自由选择。对于商家来说,底线是不能存在欺诈,具体地说是明码标价,要让消费者事前知道价格,然后做出选择。

这让人想到去年也上了热搜的“雪糕刺客”。不同的是,钟薛高和一大堆各种价位的雪糕混放在冰柜里,没有标出价格,而很多人之所以被“刺”中,正是因为之前不知道价格,结账时,又不好意思放回去。

  但巴奴显然不是这样的情况。

实讲,他太“直”了点儿,话可以说更委婉些、圆滑些,同时能做的事也还是有的。

  给他们的建议,一是明码标价、介绍菜品的基础上,在菜单上把产品标注得更详细一些,比如标出标出这份或半份的重量克数。

二是从行业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巴奴的知名度,并且建立巴奴是相对高端排骨品牌的认知,商场如战场,这次网上吵的火热,相信也少不了行业老大们的“助力”吧?

不过其实,出现这次争议也挺好,既能让更多人知道品牌的商业价值,也能鞭策企业提供更“物有所值”的产品。

  普通老百姓乐得一边吃瓜,一边享用美味的排骨。

最后我想说,疫情之后,包括餐饮在内的行业都在报复性复苏,这对于我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两个好事。经历三年疫情之后,企业经营极为不易。千万不要动辄小题大做,给刚刚有了信心的企业造成困扰。一盘18元的鲜果炒作为高价并且不断上热搜是很荒唐的。这如果不属于友邦惊诧,真的不排除有人恶意炒作。#巴奴排骨创办人再澄清高价鲜果#

文章转载自《光远看经济》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