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最近更新 2022年12月28日
资源编号 10109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2022-12-28 程序员资讯 0 685
¥ 2.88B

包年VIP免费升级包年VIP

开通VIP尊享优惠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球 (社会公众号:diguaguaxingqiu)。

  ——青榄君说

  剧《小舍不得》最近科迦寺了。

  它的火,是因为它紧紧抓住了中国教育里对立最刁钻、恐惧最横流的那两个“根本原因”——联考。

“学生家长佛系不在意,只因未到小升初”,江湖上广为流传的这句名句,是多少学生家长身上的枷锁,即使是恶梦。

巧的是,《小舍不得》剧中南俪的蓝本是我在记者马路上的Ciers,一名新闻媒体老总,也是原作作者鲁挥剑的好朋友。我和她很熟识,她是两个愤世嫉俗、有性格、有魄力的人,但即使是这样一名很有思想的成功男性,也难逃被联考挟持。(为了方便快捷,Nenon,我就称谓她为“南俪”吧。)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前几天,我和“南俪”聊了两个上午。

鲁挥剑在音乐创作《小舍不得》的时候,专访了数百个人,他把很多人的故事情节,揉合在了南俪那个配角上,而剧又对短篇小说进行了翻拍。但里面有一些事,的确是“南俪”的心路历程。

比如,在儿子二年级从前,她的确非常佛系。小孩上的是她的恩师,第一所一般的私立中学,二年级从前都没有上过微积分、外语两类的学科专业学习班。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上辅导班的小孩们两个个站起来

  只有南俪儿子和几个小孩静静地Tiruvanamalai

  这也是真实世界的经历

  她也的确是从二年级开始打TNUMBERml0拼联考的。跟故事情节不同的是,那个故事情节真实世界的失踪人口是苏州。

“南俪”说:苏州最好的三所公办高中,一般中学的录取分数能达至亿对,应届的录取分数能达至90%即使更多,两个学校可能只会有十多十个人阻塞去职校。而一般高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够进应届,进重高的就更少了。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家长会被联考挟持。

  那么,又是谁挟持了联考呢?

  鲁挥剑的原作短篇小说其实是很“敢写”的。

它不仅描写了学生家长赤裸裸的恐惧,更重要的是,它敢于去刺破恐惧背后的始作俑者,那个脱轨的、疯狂的教育生态——

  由“超级中学”和培训机构联手制造的“升学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不断被前置的阻塞和竞争。

  看明白那个,才算是看懂了《小舍不得》。

  1.

  升学垄断:是谁挟持了联考?

在《小舍不得》里,南俪拼命想把欢欢送进的翰林中学,就是第一所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的出现,是有历史原因的。

50年代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国家需要快速的实现发展,所以实行的是一种“重点学校”的制度。当时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培养少数的尖子,快速的为大学输送一批顶尖的人才,来匹配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直到1986年,我们才有了义务教育法,从这时起,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就变了,变成了“保障性的教育”。

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是非选择性、非淘汰性、非竞争性的,是每个小孩都应该享有的基本人权。

  这就意味着要教育均衡,把曾经的重点学校变成一般学校。当时还有两个重要的规定,就是所有的一般中学,都必须和高中脱离。

  可以想象,重点中学当然不愿意了。

  它们想出了两种办法。

一种就是像北京海淀区的六小强这样,向教育部打报告得到了“网开一面”,还是高中和高中一体化办学。

另外一种就是另辟蹊径。不能办高中了,那我就把公办高中摇身一变,变成公办高中。上海、苏州的很多超级公办就是这样的转制学校。

  这两种路子的模式其实是一样的:

  向上,和一般中学形成“合作关系”,给一般中学定点输送牛娃,占据大部分的升学名额;

  向下,从中学里面掐尖,不断巩固自己的升学优势。

大家想象一下,两个地区里,某几个学校的牛娃和好老师越来越多,占据了大部分的一般中学名额,三所一般中学又占据了大部分的好大学的升学名额。

不管是有心或者无意,都会逐渐形成一种“升学垄断”——你的小孩,必须进入这三所超级中学,才能提高考入好大学的几率。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上海这些超级中学多的城市或者区,明明教育资源的平均水平比别的地方高,内卷却最为严重。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2.

  疯狂的“坑班”:伸向幼儿园的魔手

“南俪”跟我说,她“幡然醒悟”,想要把儿子送进奥数班的时候,“坑”已经被占满了,那个情节也是真的。她是通过区政府的两个朋友,找到大楼的物业,才把小孩送进了学习班。

  而这些坑班是怎么运作的呢?

  短篇小说里有一些描述。

在原作里,田雨岚的老公是在两个培训机构工作,有两个情节,那个培训机构的老板,找到了翰林中学的校长,寻求“合作”。

  这种合作,就是学校委托培训机构考试,从培训机构里挑人。

这就形成了一条隐性的“牛娃产销通道”——进入这些名校对口的学习班,将来才有可能被点招。

  就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的:“培训机构和一些名校有非常深刻的联系,是利益共同体。”

  而各种奥数杯赛,背后也站着培训机构。

新京报就报道过,中学奥数里的四大杯赛——迎春杯、华数杯、华罗庚金杯和走美杯,都不接受个人报名,只能通过机构参加。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通过垄断这些资源,培训机构也对升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而为了牟利,他们又要不断扩大、拉长自己的产业链,进一步将这样的垄断前置。

名校想要招80个人,培训机构就招800个、8000个。“土坑”、“银坑”、“金坑”,敏学班、勤思班、优才班、创新班……梯队扩张,一级级筛选,一级级收割。

  像癌细胞一样扩散。

  那个产业链即使没有放过幼儿园。

“南俪”就和我说:“我们那个时候还只要从二三年级开始上学习班,现在要从幼儿园开始。我觉得真是疯了。”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疯狂,是因为利益。

两个坑班就要几万,为了确保命中率,通常学生家长会给小孩报好几个不同的坑班。到联考最白热化的六年级,为此花上几十万的家庭,大有人在。

  也因此,联考的业务,现在竟然成了很多培训机构的主营收入。像学而思,早在2011年,“联考”培训之一的智康1对1中心,就已经是对业绩贡献最大的部门了。

超级中学“垄断”一般中学,培训机构再“垄断”超级中学;

  高中向中学掐尖,中学再向幼儿园掐尖。

  就是超级中学和培训机构联手制造的这一级级前置的“升学垄断”,一层层的择优掐尖,挟持了联考,挟持了学生家长,阻住了小孩。

曾经大家诟病的“条子生”,虽然是特权,但毕竟只是少数人。而这种整个教育生态的变形,却像是无法躲闪的潮水,波及的是所有人。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3.

  教育生态重构:一条必然之路

  那么,是不是就只能这么卷下去?学生家长和小孩还有没有出路?

在小说的最后,田雨岚老公所在的培训机构被停办了。

  其实,这也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

  2019年,北京赫赫有名的奥数坑班、清华附中举办的“龙校”——水木龙华培训学校停办;

去年底到今年初,教育部摸排整治了40万所培训机构,北京绝大部分学科专业类线下学习班一直是停开的状态;

  上海一般中学50%以上的名额进行分配;

就在前几天,4月19日,北京教委又发布了《2021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要求各区都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政策。可以推测,海淀区六小强的派位名额会增加,点招也会被压缩。

此外,中学奥数的四大杯赛在集体阵亡之后,虽然也打着冬令营或者研学的名号,时不时的变脸复活,但最近被新京报曝出的主办微积分花园探秘(也就是“迎春杯”)的北京资优教育科技中心的官网已经停用了。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两个模式一旦破坏性太大,危及了整个生态,有了雪崩的危险,就必然会被重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举过台湾地区的例子。

曾经,在台湾也有过两个阶段,针对“要不要消灭一批高中名校”进行了重大的讨论。

  支持不要的是“选优派”,认为教育就是要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而支持要的是“均优派”,他们并不是反对优秀,而是反对把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三所少数的学校里。

台湾经过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为这些名校保留了一段缓冲期,在一定的时间里,让一定比例的学生可以通过点招的方式入学。但是到现在,“均优”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平稳地度过了变革的时期。

所以,无论是从国家发展到现阶段,产业的需要和人才的需要,还是从重构整个教育生态的必然性来看,都可以预见,培训机构和超级中学的利益链会被斩断,点招最终会被取消,至少,会被压缩到极小的比例,不再是一场波及大多数人的游戏。

中学奥数、坑班、点招,这样的鸡娃时代,终将是过去式。而你,要不要在此时入场?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4.

  教育均衡,才是未来

  有人会说,把这些路子都斩断了,我怎么能保证我的小孩得到最好的教育呢?

这恰恰是需要我们去调整和接受的价值观念——从步步争先到接受均优。

  为什么呢?

  先说句大实话,因为争了也没用。就像在短篇小说里,欢欢最后并没有进入翰林中学。

在现在的教育生态之下,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竞争的机会,也经常听说牛娃成功的故事情节,但事实上,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通过“坑班”上岸的小孩,只有10%左右。

拿北京西城区曾经的两个蜚声学生家长圈的坑班“老教协”来说。老教协曾是西城实验等重点中学的“坑班”,通常有20个班,每班40个人,一共800个学生。但只有80个人左右,最后能够如愿以偿地进入目标校。

  也就是说,哪怕你从幼儿园开始让小孩不断考试、筛选、排位,如此数年,到最后,90%的小孩也不过是白忙活一场。

《小舍得》原型曝光,深度揭秘“小升初利益链”:是谁劫持了家长,害苦了孩子?

其实,对于前10%的小孩来说,到哪里都会是尖子。

  而对于剩下的90%来说,教育均衡化,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需要区分教育的阶段。

高中和大学是竞争性的教育,有强度、有挑战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学和高中是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均衡的、非竞争性的,因为这些小孩实在太小太稚嫩了。

  当然在这些学校里也会有比拼,但是不会那么惨烈,会给小孩更多的容错空间,不会因为他们在那么小的一次考试就定了终身。

所以,我希望和你们一起,呼吁中中学的去中心化,呼吁教育均衡,呼吁切除“掐尖”这颗恶性肿瘤。比起两个人的争一时之先,维护整个教育生态的健康更为重要,因为在那个生态里,每个小孩都休戚相关、命运相连。

  在《小舍不得》的原作里,欢欢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她在信里说:

“妈妈,此刻你在门外等我,我在考试;两天前,你在门外等我,我也在考试;五天前,你还是在门外等我,我还是在考试……我们都在等,一次次等着。

  妈妈,我就是一条挣扎的小鱼,一次次被抛弃在海岸上,期待下一次涨潮被卷回大海。”

而欢欢的爸爸说:

  “逐利者最会变现学生家长的恐惧,我不想再陪玩,因为舍不得了,不想再陪玩,因为不想被挟持了。”

  请把属于高中的竞争,留给高中; 把属于小孩的童年,还给小孩吧。

这条长长的路,就让小孩慢慢发力,慢慢走。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88B,包年VIP免费,请先
2405474279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