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头条】饿了么CEO张旭豪演讲:美团是深度复制,DNA跟我们不一样

2022-12-19 0 365

原副标题:【社会财富头条新闻】饿了么CEO刘伟豪演说:携程是广度拷贝,DNA跟他们不那般

饿了么南洋商业银行,每天都两个英文名字一次过,因为他们技术创新,英文名字RDVDL9很怪。

携程是介入思路,通过营运来狮属。这是它的DNA,不是他们的。他们的确要不断改进。” “网络+甚么呢?他们是+肉类,重点无此网络,在肉类。这是3·15后我价值观念发生的最小变化。

过去我想象贾伯斯那般打造出两个子公司,后来他死了,有一年我丧失了一生指导老师,觉得很迷惘,所以饿了么发展得也稍稍有点儿慢。那时我觉得只不过饿了么更像Amazon,贝佐斯那时是我的一生指导老师。

饿了么那时是卖饭的,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像Amazon那般的巨擘。并且送餐出埃及记更挣钱。

我从来无此新闻媒体上说我最小的经验教训是甚么,好似大家觉得饿了么一路顺风星路,只不过我是有深思和经验教训的。我最小的经验教训是没有想确切,整个社会维持不变的是甚么事情,导致那时一直被劲敌气若游丝。

……

连月来,由CEO刘伟豪率队,饿了么老总赶赴苏州、深圳、北京、长春、重庆、贵阳、贵阳、莆田、北京等9个城市,宣讲会企业人文。如此班底和规模,不论在子公司还是行业,都属破天荒。

825日在北京主会场的43两分钟讲课,高纯度了刘伟豪创业者8年来最完备的心得、最真切的深思。这个音频原本是留着外部副本使用,但那时他们也愿撷取出来,让更多的好友介绍饿了么,介绍另一家子公司的源起、DNA、人文和历史使命。他们坚信,介绍是认知的最合适的大前提。

以下节选自刘伟豪在人文巡讲上海站时的外部讲话:

饿了么的技术创新精神,从给子公司起名就开始了

他们讲技术创新,先不谈很多伟大的技术创新,我先讲子公司取英文名字的技术创新。一般到工商注册,人家需要给78个英文名字,让人家选,然后再弹回来再重新想。饿了么南洋商业银行,每天都两个英文名字一次过,因为他们技术创新,英文名字RDVDL9很怪。他们最早的英文名字是4个创始人的英文名字,豪康福文,律师一看,哎哟你们跨国的两个企业。他们后来注册一家子公司,拉扎斯,这个英文名字更响亮,梵文的英文名字,进去一下就通过。但是他们那时团队技术创新的人很少,最近注册很多分子公司,很多英文名字弹来回去弹来回去,最后还是工商局给你两个推荐,你再去几个英文名字里选一下。说明他们那时基层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比较差。

▲饿了么的域名ele.me也让人很容易记住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人文巡讲提醒大家,他们要回到初心。我坚信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想做些甚么,他们要回到初心,进行一些非常温馨的工作。

饿了么创业者像游戏打怪,大批竞品如今离他们而去

世界上无非就有两类人,一类是每天做着线性发展的人,他的成长永远是线性的;还有一群人,是每天做着不线性的事情。他们一直在期待一些非线性的突破性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创业者者。创业者型子公司的人都像这些人,非常会思考,每天都在追求、都在研发一些爆发性增长的东西,这样子公司才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子公司。

谈到他们过去,他们技术创新、黑客,就说他们汪渊加入进来最早的两个案例,也很重要。当时他们交大BBS蛮火的,汪渊在BBS上给全站所有人发站内信,这在BBS历史上没有过。他写了个代码,给交大所有BBS人发两个站内信推广饿了么网站,一下子饿了么订单爆增。这种只不过都是黑客精神,一直在帮助着饿了么往前走。

▲饿了么举办全国大学生黑客马拉松大赛,鼓励年轻人发扬黑客精神

回想他们过去,我觉得只不过饿了么像打游戏打怪那般,以前有很多的竞争劲敌,然后一路地走来,到那时,他们终于跟BAT可以正面地较量。虽然有一些人那时已经站到他们的阵营里面来了,有一些可能跟他们分庭抗礼,而他们以前的大批竞品那时离他们而去,对簿公堂开始撕扯,从战友变成了敌人。一路走来,我觉得虽然说他们的业务模式很多跟竞争劲敌相像,但是我坚信他们的DNA跟对未来事情的看法,只不过有很大的不那般。

要做伟大的事情,都有两个小切入点

过去他们创业者只不过想打造出一家像硅谷巨擘那般的子公司。他们是因为看了两个电影《硅谷海盗》,讲的贾伯斯和比尔•盖茨,两个人打来打去,最终把PC普及到全世界。那里面让我印象很真切的两个桥段,就是贾伯斯到施乐去,看到了两个鼠标,这样一种交互方式他觉得非常有远见,认为这就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方式。电脑要普及运用到大众市场,必须要有两个很好的用户体验、两个好的人机交互方式,那他们把这些东西拿过来。我觉得好似最终这个伟大的事情背后,只不过是两个很小的切入点。

他们在四楼前台也写了这句话:要做伟大的事情,都有两个小切入点。

▲“要做伟大的事情,都有两个小切入点”这句话被印在饿了么总部的墙上

当时他们想创业者,可切入点到底是在甚么地方?我和康嘉的专业是建筑节能,跟能源有关,他们在建筑节能领域是不是有创业者机会?他们在房地产领域是不是有创业者机会?然后呢他们聊天南地北的项目,聊到后面肚子就饿了。肚子饿了以后,我发现这好似是两个刚需。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创业者?于是,他们第二天就开始了网上订餐的创业者,买了很多的电瓶车。

面对补贴,饿了么用技术跟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干掉劲敌

我们最早就亲自做配送,帮助商户解决配送的问题。当时我还记得有个子公司叫小叶子当家,我去一查,注册资本100万,已经把北京周边所有的高校基本都覆盖了。而他们几万块钱,还是靠套现出来的、学校学费里压下来的,跟人家竞争PK。当时他们也有很激烈的补贴活动,每天订餐要送冰红茶。他们随着订单起来,冰红茶、荷包蛋送出去,都是真金白银自己掏出来的,这个方式也很吓人。然后他们觉得到巨大的压力,对方不断地用这种补贴的方式来跟他们打,他们怎么办?

后来他们是怎么对付的呢?这是两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他们用技术技术创新跟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一下子就把劲敌打掉了。他们那时候压力很大,我还记得我跟老高一起沟通,当时老高是他们平台上的交大地区的两个热门商户,我每个月抽的8%的提成,我会把订单打印出来,每天多少交易额,然后把热卖菜品打印出来,给你来分析。分析到最后跟你说,这个需要先付8%的提成。所以说当时是很累的,平台上50多家商户每个月都要去跑去收这个钱,然后跟老板沟通。但是就在这种重复的工作当中,我跟老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我不断地沟通、不断地有想法,消费者很多需求他们也去介绍。最终有一天,他们在两个洗脚房里面洗脚,想到全身经脉通透:是不是他们给餐厅做两个NAPOS系统,能解决订单效率问题?好,他们一下子开始执行这个想法。过去都是用短信电话来传递订单,他们是一家网络子公司,需要用技术去解决线下的问题,而NAPOS就是两个很好的点。那他们就开发NAPOS,开发了三四个月。

这个东西技术上没甚么问题,关键还是在如何通过产品去实现它?如何把打印的体验做得好?有几个方案我还记得,当时有一种打印需要弹窗,有一种是不弹窗的,怎么样通过浏览器可以不弹窗,怎么能够做得更好?只不过当时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弄了一套用户体验非常好的方案,稍稍按下鼠标,订单就自动打印出来,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管理菜单和评论。反正就是那时NAPOS系统的两个原型。

第二就是最早的定价是8%的佣金,他们觉得好似不是可持续性的。他们发那时这个行业发展的早期,用户习惯没有养成、商户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你通过超前的形式,只不过是跟商户对立。很多商户他们发现有飞单、跳单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是不是能够在定价的模式上进行两个技术创新?

我记得当时看了一些案例,讲国外当时发展出一种叫SaaS的模式,按年付费。他们想,这个模式是不是能够用到他们平台上来?他们后来推出了两个SaaS的账号,一年付4820元,并且是预付的;半年付2750元,三个月付1630元。这个价格我记得清确切楚。然后他们把这个东西变成一套SaaS的服务。再加上他们NAPOS的技术服务,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商户。商户觉得他们的定价是固定的收费,多出来的订单都是自己的,然后他们技术又方便,按一下鼠标就能自动打印出来,于是把所有的订单都自动往他们平台上转。一下子他们从市场份额落后,到3个月以后、6个月以后,就把竞争对手打出这个市场。没有花额外的钱,还收了很多的预付款。

所以说呢他们创业者很多的DNA,都是原生态,没有甚么商业分析,没有甚么战略分析,也没想过卖给谁,这种商业直觉和背后的DNA,可能是他们今后做事的方式。我们那时回过头看,当时非常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并且希望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前人可能没做过的、行业里面也没人用过的方式,能够真切地解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他们的成长。

携程是介入思路,狮属,这是它的DNA,不是饿了么的

他们的愿景总结得很有意思:他们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去打造出全球领先的生活平台。这是他们未来做事的方式,如果你没有技术创新,没有科技上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上的技术创新、组织的技术创新,各种形式创新都没有的话,我坚信你满足不了饿了么未来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技术创新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

今天他们看到携程也好甚么也好,只不过携程的思路他们看得很确切,更多的是介入思路,从各个行业都是介入,从它以前做校内网啊,这个就是广度的拷贝。但是我不评价这种思路的好与坏,我觉得有些时候这种思路实际上是蛮好的,它通过营运来弥补、来狮属。

介入思路,像以前自行车比赛破风,躲在第二名,因为第一名可能要走很多弯路啊,第二名后程发力,通过营运来弥补。我觉得是很聪明的两个思路,但这是它的DNA,不是他们的DNA。他们的DNA,的确就是要不断地技术创新。

他们在最早的时候做NAPOS系统,到后面开始做物流平台。他们的物流也是多样性的尝试,最早做蜂鸟,不是说看到商户需要物流,而是发那时物流配送当中有两个小小的需求是两个痛点。他们发现配送员拨电话这个过程很麻烦,他要拿着送餐单,电话号码拨来拨去,有时候还要骑电动车,很不安全。后来我也是看到了两个大学生创业者的团队,做了两个产品可以把订单导入进来,然后按一下,这个电话就自动拨出去了。我很受启发,觉得能用到他们这边。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配送中打电话的过程,可以让配送效率提高。就是这样两个简简单单的痛点的需求,他们做了蜂鸟,提高了配送效率,配送员用了也很开心。

下一次,他们要搭建两个物流网络,两个模式和生态。可以说,只不过他们最早在做物流平台上面,也是发现了两个小小的痛点然后切入进去,做出了这个产品来。

▲去年,饿了么搭建了开放物流平台

那时他们的物流系统多样性,有众包的物流,有代理商的物流,有自营的物流,还有投资的合作伙伴,物流系统也要建立起来。他们是两个在其他平台没起来的时候,就是两个更加多样性的物流平台。但是他们在调度方面,那时还有一些落后的地方,要加强。我坚信他们的物流网络未来可能会成为两个非常神奇的东西。但是我坚信,大家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的思路去做,今天可能是人在配送,人力成本高,如果未来有新的方式,像是机器狗、无人驾驶等等,可能他们也要布局、要去设计。最后只不过是实现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升。所以说物流也是他们通过小的切入点,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一步步带起来的。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