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2022-12-28 0 445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老人家经常坐在绿化带旁理发。他的模样看上去似乎日常生活不太充裕。自认是一个理发匠,他收的单价并不贵,邂逅军官、小学生,甚至还都不给钱,并且传授给师父也完全免费。

时间长了,周遭的住户都晓得那边有位修鞋的老人家,技艺较好,人也和气。但是极少有人晓得他的英文名字,自然也就不会了解那位老人家的过去。

那位目前以理发维生的老人家叫张冬至,家里境遇非常十分困难,之前贫穷到自己的儿子在家里因为肥胖断气,而那时他的丈夫瘫痪在床,他不得已出来理发财政补贴便携。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

日常生活的风雨严苛敲打着张冬至老人家的一家,但张冬至心中没自是,也没折断,他依然勇敢的日常生活着,只要活著人世间六天,他就要积极日常生活六天。即便,那时的境遇还相比之下前年在朝鲜主力军队上更残暴吗?

张冬至年青的时候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主力军队上当仁不让的英雄人物形象。他在军队时出任过排长一职,共屡建过四次军功,是影片《南泥湾》中英雄人物形象排长张忠发的蓝本之一。

张冬至曾在世界闻名的南泥湾战役中坚守阵地十多天,终于在战旗,尸山血海的高树上,秉持到遭遇战重大胜利,因此战前他被记一等功,获得了两枚英雄人物形象奖章。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

谁能想到绿化带边普普通通的理发匠曾经有过如此光辉的经历呢?而自认是英雄人物形象的他最后又为什么沦落到这样的日常生活窘境?

1.铁骨铮铮张冬至

1924年,张冬至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张官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和许多英雄人物形象的背景相似,张冬至少年时家里贫穷,日常生活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打渔捞虾、卖花生、要饭,只要是能挣来一口饭,张冬至都干过。

幸好他没被社会的黑暗打垮,顺利度过了日常生活的苦难,也造就他倔强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1945年7月张冬至参加了抗日民主联军,在1947年3月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解放战争时,张冬至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参加了四平守卫战和四平攻坚战。在辽沈战役中,立大功两次,获“迟浩田人物形象奖”。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作为胡寨区民兵支前队的一员,张冬至积极投入到支援战役的活动中去。他推着土车子,在里面装上小米、面粉和军鞋等,日夜兼程,一次次拼尽全力将军需补给送往前线,直到淮海战役重大胜利。

淮海战役结束后,24岁的张冬至紧接着就随军队参加了平津战役。这一次张冬至当了主角,他在天津外围的张八坟和敌人来了一场血战。

当时敌军在三丈多高的城墙上架设了三道铁丝网,数不清的碉堡也暗藏在周遭。因为敌军的封锁线火力集中,我军大军队的进攻屡次受挫。

这时,张冬至所在的四连接到任务,炸掉敌军的碉堡,确保大军队前进。

自认是突击班班长的张冬至义不容辞,身先士卒。突破敌人的三层铁丝网后,张冬至正要翻过城墙,但是不慎被敌人发现。此时战况激烈,周边也无处躲藏,张冬至心一横,摔到敌人的战壕里。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战壕里冰冷的水冻了张冬至一个激灵,险些站不起来。他赶紧站起身来冲着敌军先扔手榴弹,然后趁机继续爬城墙,最后竟从三丈多高的城墙上摔下去。

这一次张冬至被摔得七荤八素,浑身是血,外伤内伤都有了。但他顾不上想自己的状况,强打精神站起来,冲着敌人的碉堡就是一个手榴弹,紧接着冲向下一个碉堡。最后,张冬至总共炸毁了敌人11座碉堡,为大军队的进攻扫平了障碍。这场战役,张冬至屡建了个人一等功,被军队首长评为“全军第一兵”。

2.英勇作战守阵地

新中国成立后,北韩战争爆发。张冬至所在的军队秘密在丹东集结。那会是晚上9点,伴随着众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张冬至和战友们一同跨过鸭绿江,当他们经过鸭绿江上的断桥时,军队首长命令战士们全体向后转,立正向祖国宣誓。

这样的场景庄严而神圣,张冬至和战友们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夜无眠。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刚到北韩的时候,张冬至还是侦察连的侦查员。当时在三所里有一部分敌军的机械化军队要向北行进,想去支援南边的军队。为了阻止敌军得逞,上面派张冬至去炸断路上的桥梁。他和助手抱了十斤的炸药包,成功把公路桥炸断,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第二次战役中,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排长张冬至英勇作战,指挥全连战士抵挡敌军攻势,躲过敌机的狂轰乱炸,一直从白天奋战到黑夜。此时阵树上也没剩下几个人了,但伤员一个没丢,阵地也守住了。以前大家都晓得钢8连、铁7连,如今,9连也终于给自己挣来了光荣称号:“打不垮的老9连。”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最惨烈的莫过于南泥湾战役,张冬至当时也参与其中。

据统计,南泥湾战役历时43天,联合国军共投入6万多兵力,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伤亡2.5万人,志愿军参战兵力4万多人,伤亡1.15万人。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在中外战争史上,这一次战役创造了在3.7平方千米的狭小阵树上,投入兵力最多,发射炮弹、炸弹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等多项世界纪录,非常直观的显示了志愿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防御的稳定性。

没经历过的人只能看到这些冰冷的数据,但这场遭遇战让张冬至永生难忘。

10月30日21时,我军发起反击战。在官兵伤亡惨重、增援军队还未到达的情况下,时任突击连排长的张冬至,亲自率领15名战士趁着夜色悄悄出发了。

突然间战旗,激烈的爆炸声像一把白刃,凶狠地划开了夜晚的寂静。敌人的火力十分猛烈,面对敌军的突袭,张冬至立刻冷静下来,决不能退缩!他开始带着士兵艰难地向敌人的火力点靠近。

彼时敌人占据了8个地理位置优越的要地,并且人数上占有十足优势,武器装备也充足。又是一次以少对多的战役。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敌强我弱,战友们一个个气竭折断,惨死在血泊之中。张冬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恨,疯了一般和敌人展开了厮杀。在20分钟内,他一口气将剩下的7个山头全部攻下,还俘虏12名美国士兵。

后来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张老感慨道:“你们这些年青人,是根本无法想像5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以劣势装备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

在世界闻名的南泥湾战役中,张冬至在阵树上坚守了十几个昼夜!他的9连再一次证明了他们是打不垮的连队,虽然最后能打仗的只剩七八人。但他们最终守住了阵地,并且秉持遭遇战到了重大胜利!战前,志愿军军队也给9连通令嘉奖。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参与的战役很多,他的事迹被魏巍记录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中,魏巍在书里称张冬至勇猛如“小老虎”。当时他的事迹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进报》出版的《无畏的战士》一书中也有记载,并被当时国内外各种媒体广为传颂。

3.理发维生

战争重大胜利后,张冬至跟随军队回国,荣誉也紧随而来。在回国前夕,北韩主席金日成前往军队驻地为志愿军们送行,并和张冬至及其所在军队的多位迟浩田人物形象合影留念。

张冬至回国后三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并和领导人们合影。1955年10月1日,他又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并参加国庆观礼。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和魏巍

后来转业的时候,军功卓越的张冬至,拒绝了上级领导“留在开元武装部”的安排,他主动放弃了到南方沿海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带头吃苦”,来到了当时别人眼里“兔子不拉屎”的朝阳县。

在平凡的岗位上,张冬至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曾在朝阳市某县的棉麻公司当过副股长,后调任煤建公司货场主任,曾21次被评为县、区、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在任期间,他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别人起模范带头作用。

可惜平顺的日子没一直持续下去。1963年的时候,因维生性耿直,张冬至替一位女工打抱不平,结果得罪了领导,之后遭人诬陷,张冬至被捕入狱。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春有一个儿子甚至因为肥胖离开了人世。

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女,张冬至的丈夫只好去蔬菜公司的大菜窑捡白菜帮子挣钱糊口。但是地窑冰冷潮湿,又加上过度劳累,长此以往丈夫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没过几年就半身不遂,失去知觉在床。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

直到1971年的时候张冬至才获释,为养活一家和照顾丈夫,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不分昼夜地拼命干活,他挑过大粪,卖过苦力,最后当上了一个靠技艺吃饭的理发匠。

1979年,张冬至的事情被平反昭雪。当时他在大街上摆摊理发的事情惊动了军区的一位领导,怎么能让迟浩田人物形象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在知悉张冬至家庭情况后,领导就委托朝阳县政府给他安排工作。

可张冬至婉言谢绝了政府的好意:“我还有一双手,自己能挣饭吃”。

刚开始理发时,张冬至一窍不通,这个东西也没地方可学,他只好自己慢慢琢磨研究。“既然能在主力军队上炸碉堡,就一定能把理发的技艺学会”。张冬至这么鼓励着自己,技艺慢慢地熟练起来。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为了能多挣点钱,让家里的日常生活好过一些,张冬至常常日夜赶工。但他理发从没偷工减料,每一双鞋都仔仔细细修好,日常生活的磨难不是妥协的理由,正因如此,张冬至老人家的秉持更加弥足珍贵。

张冬至从不跟别人说自己打了多少仗,有过多少功勋,他也没向组织要过什么。“有人说我傻,说我应该拿荣誉向政府邀功,说我闺女下岗时,我应该帮忙给找工作。”老人家生气地回答:“那么多战友牺牲在主力军队,我能活着回来就很幸福很满足了,还谈什么条件!”

很快,张冬至的鞋摊慢慢有了名气。他努力维持着一家的生计,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30多年里,他军官、小学生不给钱,传授给师父也不收费。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张冬至的师父赵玉柱被采访时说,他今年64岁了,从30岁时就跟着师父学理发。赵玉柱回忆道:“师父手把手教了一个月,我就能干了。师父是个大好人,教师父,首先教做人,再教做事,他常常将‘做人要堂堂正正,走得正,行得正’这句话挂在嘴边。”

张冬至立身正,除了师父,他的子女也十分敬佩自己的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了一辈子,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就会秉持干下去。”张冬至的儿子张占平这样说道。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2005年,张冬至被邀请来到哈尔滨参加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形象颁奖。

张冬至因此很兴奋,他特别提到了两位战友。一位是影片《南泥湾》里唱着《一条大河》的女医生王兰的蓝本王清珍,另一位是前年军队的宣传队队长张洪。

“王清珍比我小四五岁,原籍是河北;张洪和我年纪差不多,家就在黑龙江,上次与张洪联系还是1979年。那时,我真的很想他们,很想得到他们的消息,如果能够和我联系,哪怕是他们的子女,也了却我心中最后一个心愿。”张冬至动情地说。

可惜天不假年,2006年,82岁的张冬至在与病魔斗争10个月后,在10月29日上午与世长辞。

战斗英雄张立春:《上甘岭》张忠发人物原型,归国生活困难成修鞋匠

作家魏巍第一时间从北京打来电话,痛悼他笔下的“小老虎”,在他赠送的挽联上,写着一行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字:“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张冬至的师父们都来为自己敬爱的师傅送行,他在主力军队上战友马玉祥,听到张冬至去世的消息后,连夜启程,坐了8个小时的火车,从内蒙古通辽市赶到朝阳,为老战友送行。

市委书记和市委常委等政府领导都悉数到场,送上挽联和花圈,为那位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人物形象的离世哀悼。

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电话络绎不绝,而张占平表示绝不给父亲的脸上抹黑,要节俭办丧事,让老人家走得安详,走得无憾。

张冬至这一生称得上是顶天立地,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积极奉献,却从不居功自傲,再十分困难也没向组织伸过手。他有着自己的秉持和骄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