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电路分析基础

2023-06-27 0 395

原副标题:画册所推荐 | 电阻预测此基础

为四海岐黄,维生民济世。

为往圣继心法,为万世开永安。

——李建勋《少脉韵文》

新书推荐 | 电路分析基础

书目

第1章电阻的基本原理、电阻运动定律和电阻组件

1.1电阻的基本原理

1.1.1电阻

1.1.2电路数学模型

1.1.3分散模块电阻和原产模块电阻

1.1.4电阻方式论的科学研究文本和电阻预测的方式

1.1.5电阻中的两个名词

1.2电阻、电流或其参照路径

1.2.1电阻

1.2.2电流和电位

1.2.3电阻和电流的参照路径

1.3功率和能量

1.3.1电功率的定义

1.3.2电功率的计算

1.3.3能量及电阻的无源性、有源性

1.3.4常用电阻物理量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1.4电阻的基本运动定律——基尔霍夫运动定律

1.4.1基尔霍夫电阻定律(KCL)

1.4.2基尔霍夫电流运动定律(KVL)

1.4.3关于基尔霍夫运动定律的说明

1.5电阻组件的分类

1.6电阻组件

1.6.1电阻组件的定义及分类

1.6.2线性时不变电阻组件

1.6.3线性时不变电阻组件的功率和能量

1.6.4线性时变电阻组件

1.6.5非线性电阻组件

1.7独立电源

1.7.1独立电流源

1.7.2独立电阻源

1.8受控电源

1.8.1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

1.8.2受控源的相关说明

本章习题

第2章电路预测方式之一——等效变换法

2.1等效电阻和等效变换的概念

2.1.1二端电阻及端口的概念

2.1.2等效电阻

2.1.3等效变换

2.2电阻组件的串联和并联

2.2.1电阻组件的串联

2.2.2电阻组件的并联

2.3电阻组件的混联

2.3.1混联电阻电阻的等效电阻

2.3.2求混联电阻入端电阻的方式要点

2.3.3混联电阻中电流、电阻的计算

2.4线性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4.1组件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2.4.2电阻电阻的△等效变换

2.5电源的等效变换

2.5.1实际电源的电阻数学模型

2.5.2实际电源的两种电阻数学模型的等效变换

2.5.3任意支路与理想电源连接时的等效电阻

2.6受控电源的等效变换

2.6.1受控电源的戴维宁诺顿等效变换

2.6.2其他连接形式的受控源的等效变换

2.6.3含受控源电阻的去耦等效变换

2.7求入端等效电阻的几种方式

2.7.1入端电阻的定义

2.7.2电位的相关特性

2.7.3求入端电阻的方式

本章习题

第3章电阻预测方式之二——电阻方程法

3.1概述

3.2典型支路或其支路特性

3.2.1典型支路或其支路特性方程

3.2.2电阻含有受控源时的支路特性方程

3.32b变量预测法

3.4支路电阻预测法

3.4.1支路法方程的导出

3.4.2视察法建立支路法方程

3.4.3电阻中含受控源时的支路电阻法方程

3.4.4应用支路电阻法时对无伴电阻源支路的处理方式

3.5节点预测法

3.5.1节点法方程的导出

3.5.2视察法建立节点法方程

3.5.3电阻中含受控源时的节点法方程

3.5.4电阻中含无伴电流源时的节点法方程

3.5.5节点预测法的相关说明

3.6回路预测法

3.6.1回路电阻的概念

3.6.2回路法方程的导出

3.6.3视察法建立回路法方程

3.6.4电阻中含受控源时的回路法方程

3.6.5电阻中含无伴电阻源时的回路法方程

3.6.6网孔电阻预测法

本章习题

第4章电阻预测方式之三——运用电阻定理法

4.1叠加定理

4.1.1线性电阻叠加性的示例

4.1.2叠加定理的文本

4.1.3叠加定理的证明

4.1.4关于叠加定理的说明

4.1.5运用叠加定理求解电阻的步骤

4.1.6运用叠加定理求解电阻示例

4.1.7线性电阻中的线性关系

4.2替代定理

4.2.1替代定理的文本

4.2.2替代定理的证明

4.2.3关于替代定理的说明

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等效电源定理的文本

4.3.2戴维宁定理的证明

4.3.3关于等效电源定理的说明

4.3.4戴维宁电阻和诺顿电阻的互换

4.3.5求戴维宁电阻和诺顿电阻的方式

4.3.6用等效电源定理求解电阻的方式和步骤

4.3.7关于含受控源电阻的戴维宁(或诺顿)等效电阻的非唯一性

4.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4.1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文本

4.4.2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证明

4.4.3关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说明

4.4.4运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求解电阻的步骤

4.5特勒根定理

4.5.1特勒根定理的内容

4.5.2关于特勒根定理的说明

4.6互易定理

4.6.1互易电阻

4.6.2互易定理的文本

4.6.3互易定理的证明

4.6.4关于互易定理的说明

4.6.5运用互易定理求解电阻示例

4.7对偶原理

4.7.1电路中的对偶现象

4.7.2对偶原理

本章习题

第5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阻

5.1运算放大器或其特性

5.1.1实际运算放大器或其特性

5.1.2理想运算放大器或其特性

5.2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阻预测

本章习题

第6章动态组件

6.1奇异函数

6.1.1阶跃函数

6.1.2单位脉冲函数

6.1.3冲激函数

6.2波形的奇异函数表示法

6.2.1闸门函数或其表达式

6.2.2用闸门函数表示分段连续的波形

6.3电容组件

6.3.1电容组件的定义及线性时不变电容组件

6.3.2线性时不变电容组件的伏安关系

6.3.3电容电流的连续性原理

6.3.4电容组件的能量

6.4电感组件

6.4.1电感线圈的磁链和感应电流

6.4.2电感组件的定义及线性时不变电感组件

6.4.3线性时不变电感组件的伏安关系

6.4.4电感电阻的连续性原理

6.4.5电感组件的能量

6.5动态组件的串联和并联

6.5.1电容组件的串联和并联

6.5.2电感组件的串联和并联

本章习题

第7章正弦稳态电阻预测

7.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原理

7.1.1正弦交流电

7.1.2正弦量的三要素

7.1.3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7.1.4周期性电量的有效值

7.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2.1复数和复数的四则运算

7.2.2用相量表示正弦量

7.3基尔霍夫运动定律的相量形式

7.3.1KCL的相量形式

7.3.2KVL的相量形式

7.4RLC组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

7.4.1正弦稳态电阻中的电阻组件

7.4.2正弦稳态电路中的电感组件

7.4.3正弦稳态电阻中的电容组件

7.4.4RLC组件在正弦稳态下的特性小结

7.5复阻抗和复导纳

7.5.1复阻抗

7.5.2复导纳

7.6用相量法求解电阻的正弦稳态响应

7.6.1正弦稳态预测方式之一——等效变换法

7.6.2正弦稳态预测方式之二——电阻方程法

7.6.3正弦稳态预测方式之三——运用电阻定理法

7.7相量图

7.7.1相量图简介

7.7.2用相量图预测电阻示例

7.8正弦稳态电阻中的功率

7.8.1瞬时功率

7.8.2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7.8.3无功功率

7.8.4视在功率和功率三角形

7.8.5复功率守恒定理

7.8.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9功率因数的提高

7.9.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7.9.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式

7.9.3提高功率因数的计算方式及示例

7.9.4关于提高功率因数计算的说明

本章习题

第8章谐振电阻

8.1串联谐振电阻

8.1.1电阻频率响应的概念

8.1.2谐振或其定义

8.1.3串联谐振的条件

8.1.4实现串联谐振的方式

8.1.5串联谐振时的电流和电阻相量

8.1.6串联谐振电阻中的能量

8.1.7串联谐振电阻的品质因数

8.1.8串联谐振电阻的频率特性

8.2并联谐振电阻

8.2.1并联谐振的条件

8.2.2并联谐振时的电流相量和电阻相量

8.2.3并联谐振电阻中的能量

8.2.4并联谐振电阻的品质因数

8.2.5并联谐振电阻的频率特性及通频带

8.2.6实用并联谐振电阻的预测

8.3一般谐振电阻或其计算

8.3.1由LC组件构成的电阻

8.3.2由RLC组件构成的一般谐振电阻

本章习题

第9章耦合电感与耦合电感电阻预测

9.1耦合电感与电感矩阵

9.1.1互感现象和耦合电感器

9.1.2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

9.1.3电感矩阵

9.1.4耦合电感组件的电流方程

9.1.5耦合电感组件的含受控源的等效电阻

9.1.6耦合电感组件中的磁场能量

9.2互感耦合电阻的预测

9.2.1用视察法列写互感耦合电阻的方程

9.2.2用电感矩阵法列写互感耦合电阻的电阻方程

9.3耦合电感组件的去耦等效电阻

9.3.1耦合电感组件的串联

9.3.2耦合电感组件的并联

9.3.3多绕组耦合电感组件的混联

9.3.4有一公共连接点的两绕组耦合电感组件

9.4空心变压器电阻

9.4.1空心变压器电阻的去耦等效电阻

9.4.2空心变压器电阻的含受控源的等效电阻

9.4.3反射阻抗的概念及初级回路的去耦等效电阻

9.5全耦合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

9.5.1全耦合变压器

9.5.2理想变压器

9.6理想变压器电阻的计算

9.6.1预测理想变压器电阻时应注意的问题

9.6.2理想变压器电阻的预测方式

本章习题

第10章三相电阻

10.1三相电阻的基本原理

10.1.1对称三相电源

10.1.2对称三相电源的相序

10.1.3三相电阻中电源和负载的连接方式

10.2三相电阻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10.2.1三相电阻的星形连接

10.2.2三相电阻的三角形连接

10.3对称三相电阻的计算

10.3.1对称星形三相电阻的计算

10.3.2对称三角形三相电阻的计算

10.3.3其他形式的对称三相电阻的计算

10.3.4复杂对称三相电阻的计算

10.4不对称三相电阻的计算

10.4.1不对称三相电阻的一般计算方式

10.4.2简单不对称三相电阻的计算示例

10.5三相电阻的功率及测量

10.5.1对称三相电阻的功率

10.5.2不对称三相电阻的功率

10.5.3三相电阻功率的测量

本章习题

第11章暂态预测方式之一——时域预测法

11.1动态电阻暂态过程的基本原理

11.1.1动态电阻的暂态过程

11.1.2动态电阻的阶数或其确定方式

11.1.3暂态过程的预测方式

11.1.4建立动态电阻微积分方程的方式

11.2动态电阻初始值的确定

11.2.1电量的初始值和原始值的概念

11.2.2动态电阻的初始状态

11.2.3初始值y(0+)的计算方式

11.3关于动态电阻初始状态的突变

11.3.1产生突变现象的电阻形式

11.3.2确定电容电流突变量的“割集(节点)电荷守恒原则”

11.3.3确定电感电阻突变量的“回路磁链守恒原则”

11.3.4初始状态突变量的计算方式

11.4一阶电阻的响应

11.4.1一阶电阻的零输入响应

11.4.2一阶电阻的零状态响应

11.4.3一阶电阻的全响应

11.4.4三要素法

11.5二阶电阻

11.5.1二阶电阻的零输入响应

11.5.2二阶电阻的全响应

11.6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1.6.1阶跃响应

11.6.2冲激响应

11.7线性时不变网络零状态响应的基本特性

11.7.1线性特性

11.7.2微分与积分特性

11.7.3时不变特性

本章习题

第12章暂态预测方式之二——复频域预测法

12.1拉普拉斯变换

12.1.1拉普拉斯变换对

12.1.2几种常用函数的象函数

12.1.3拉氏反变换

12.2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

12.3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拉氏反变换

12.3.1F(s)只有简单极点时的拉氏反变换

12.3.2F(s)含有多重极点时的拉氏反变换

12.4用运算法求解暂态过程

12.4.1运算法

12.4.2基尔霍夫运动定律及组件伏安关系式的运算形式

12.4.3运算电阻

12.4.4用运算法解电阻的暂态过程

12.5网络函数

12.5.1网络函数的定义和分类

12.5.2网络函数的相关说明

12.5.3求取网络函数的方式

12.5.4零点、极点及零极点与网络的稳定性

12.5.5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

12.5.6零点和零传输

本章习题

第13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预测

13.1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的基本原理

13.1.1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阻

13.1.2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

13.1.3非正弦电阻的稳态预测方式

13.2周期性非正弦函数的谐波分析

13.2.1周期性非正弦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式

13.2.2几种对称的周期函数

13.3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阻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13.3.1周期电流、电阻的有效值

13.3.2周期电流、电阻的平均值和均绝值

13.4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的功率

13.4.1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的瞬时功率

13.4.2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的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13.4.3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阻的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3.5周期性非正弦电源激励下的稳态电阻预测

13.5.1计算非正弦稳态电阻的基本思路

13.5.2谐波阻抗

13.5.3计算非正弦稳态电阻的步骤

13.5.4非正弦稳态电阻计算举例

13.5.5滤波器的概念

本章习题

第14章双口网络

14.1双口网络或其方程

14.1.1多端网络端口的定义

14.1.2双口网络或其端口变量

14.1.3双口网络的方程

14.2双口网络的模块

14.2.1Z模块

14.2.2Y模块

14.2.3H模块(混合模块)

14.2.4T模块(传输模块)

14.2.5关于双口网络模块的说明

14.2.6用实验方式测取双口网络的模块

14.3双口网络模块间的关系

14.3.1双口网络各种模块互换的方式

14.3.2关于进行双口网络参数互换的说明

14.4双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14.4.1互易双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14.4.2非互易双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14.4.3关于双口网络等效电阻的说明

14.5复合双口网络

14.5.1双口网络的串联

14.5.2双口网络的并联

14.5.3双口网络的级联

14.5.4双口网络的串并联

14.6有端接的双口网络

14.6.1有端接的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14.6.2有端接的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14.6.3有端接的双口网络的预测计算

14.7回转器与负阻抗变换器

14.7.1回转器

14.7.2负阻抗变换器

本章习题

附录习题参照答案(预测计算题)

参照文献

购书链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