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

2023-05-31 0 817

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

 前 言 

哪些长期趋势会左右未来千年的历史呢?

虽然关于未来历史的确存在种种让人神往的想象,但想要胸有成竹地去想象未来的政治趋势几乎是天方夜谭。即便如此,仍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如果我们想要胜任行星管家,全球性管理协调体制就必须演化出加强版。

想象技术的趋势会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集体学习的根本大势将让技术创新一直进行,而到目前为止的人类历史都为技术创新所左右。此外,技术有自身的逻辑,而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几百年内可能会兴起的势头。重要的新技术将包括:(1)可持续地生产大量能源的技术;(2)纳米技术;(3)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4)可以改造人体乃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借由人机混合之躯寿数无限的生物技术。

新的能源技术现代世界的建构有赖于化石燃料提供的海量能源,而如今我们知道不能长久依赖化石燃料。我们可以通过可持续的办法生产出更多的能源,保住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果吗?我们对此可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在于很多我们需要的技术已经实现。有两大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用可持续的方法来大量发电;我们必须用以可持续的方法生产的电能为一切供能,从汽车到工业生产,再到通信与家电。迫在眉睫的一大挑战便是要尽快采用这些技术,因为2020 年化石燃料仍占能源消耗总量的 85%,全世界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大多数经济关系依然为化石燃料所左右。大多数富有前景的能源生产技术其实都是利用阳光的新技术。水力发电用间接方式对太阳能加以开发光合作用,人工形式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这些技术都有很大的潜力,这得益于它们的效能正在飞速提升。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一二百年内,满世界都将是捕获太阳能的设备——它们足够袖珍便携,可以装在衣服上、帽子上、屋项上以及马路边。有的设备还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转动。废料是水。但找到可持续的氢能制造与储存方案尚属挑战。说起非太阳能,20世纪时人们曾对核反应堆寄予厚望。但在诸如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这样的重大事件之后,这样的期待开始式微,其原因还在于核裂变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持续放射几千年。不过更加安全的新形态核能或许仍有用武之地。20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了核聚变供能实验。比起核裂变能,核聚变供能应该更加安全也更加清洁。这里的问题在于要在极高的温度条件下对核反应堆进行管控,但到了 21 世纪末这些问题就很有希望得到解決。当然,全新的能源技术仍然可能会出现,比如有种设想是通过发射大量卫星来收集空间太阳能,再用微波辐射把太阳能传送到地球上。新的技术和新的法规可能也会让能源惠及更远的地方。各种生态税鼓励减少浪费,也影响着消费者使用能源的方式。在输电过程中几乎畅通无阻的超导体可以大幅降低储存和运送环节中的电力损耗。超导体也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一场革命:它可以为超级磁铁供能,实现几近零摩擦的地面出行方式。目前超导体只有在气温很低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但人们有望在未来的儿十年里制造出常温超导体。一系列新的能源技术若是可以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它们就能为一个能源生产富足且可持续的时代打下基础,这就好比瓦特政良的蒸汽机。想要控制规模大上许多的能量流动,这可能就是第一步。20世纪60年代,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提出用一种新奇的方法从整个宇宙的维度来思考能源控制的问题。卡尔达肖夫为在宇宙中寻找生命(SETI计划,即“寻找地外文明计划”)深深着迷,他很好奇想让信号穿越一个个星系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假说:根据所能利用能源的多少为不同的文明排定等级。Ⅰ型文明可以控制大多数白恒星抵达其星球的能量,或者说大约是 10瓦。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而其中的大多数来自太阳。这也是为什么在卡尔•萨根的描述中,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体系相当于卡尔达肖夫指数中的0.7 型文明。在接下来的一两百年间,新的能源技术将很可能在地球上创造出1型文明。在卡尔达肖夫的文明等级中,Ⅱ型文明所能控制的能量是Ⅰ型文明的 100亿倍,也就是差不多1027瓦。Ⅰ型文明可以把本星系里恒星释放出的大多数能量加以利用,这可以通过建造“戴森球”来实现。“戴森球”是一个太阳系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网络,它可以吸收恒星输出的大多数能量。这个绝妙的点子最早于 1937 年由英国小说家奥拉夫 •斯特普尔顿 提出。1960年,美国宇宙学家弗里曼 •戴森对其进行了更加严谨的探讨。如果戴森球已经存在于宇宙某处的话,我们可能能通过其散发的红外线侦测到它的踪影。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戴森球,那么它们将会代表一种全新的复杂实体形态,这种复杂实体将以恒星系统的规模存在。卡尔达肖夫指数中的 Ⅲ 型文明代表的是星系规模的复杂实体。它们所能控制的能量又要大上100 亿倍,即1037瓦,这也意味着Ⅲ型文明将可以在整个星系的范围内收集能量。有人推测被称为霍格天体的奇怪环形星系可能代表的就是星系级別的戴森球。在这种观点看来,这样的天体可能由一种星系级别的种植技术搭建而成。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多恒星系统被修剪掉或者清除,这样就能在星系的核心位置制造出一个缺口,而外环的恒星系统则有居民。于是,外环星球上的诸多文明就可以把大多数自核心位置散发出的能量加以利用。加来道雄表示,《星际迷航》中的星际联邦可能代表的就是Ⅱ型文明,而《星球大战》系列中的银河帝国因其殖民了大半个银河系,可能已经接近Ⅲ型文明的水平。我们子孙后代的技术水平能有怎样的成就?他们可能创造出怎样的新型复杂实体?卡尔达肖夫提出的等级体系为此提供了思考的方法。尽管如此,如果我们的子孙想要去其他星系旅行,恐怕在千年内也难见希望。所以,在公元 3000年时,不管当时技术已经多么高超,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技术很可能还会保持在I型文明的水平上。纳米技术:小小的机器纳米技术就是在分子大小的维度上制造机器,在该领城有很多颇具前景的进展。在纳米技术的领域,很多机器可能跟大肠杆菌差不多大小。1959年,在一场名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的演讲中,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预言了纳米技术的出现。从费曼的年代起,各种各样的纳米技术便百花齐放。今天,计算机芯片已经无处不在,而且现在我们还能移动单个原子。未来学家约翰•斯玛特认为今天大多数的技术进步都发生在纳米级别­­­——从量子计算机到碳纳米管等新材料的出现、电池性能的提高、超导技术的进展、核聚变技术的改进、基因工程等等。口生物学家已经在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让纳米机器人进人人体并游弋到出现问题的地方,待它搞定问题之后就可以像细胞里的蛋白质一样自行解体。很多机器最终都会变得小到看不见,而且也会便宜到我们几乎很难注意到为它花了多少钱、耗费了多少精力。纳米技术的拥趸希望在未来的几百年内,我们的子孙能常态化地制造出价格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强力纳米机器,而且这样的机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到那个时候,大多数的生产环节将不会在工厂进行,而将在便携的3D 纳米打印机里开工。那时的 3D纳米打印机将会像今天的计算机一样无处不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纳米机器,很多纳米机器还会在我们的体内工作。在地外定居点,纳水制造将尤其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能更具革命性的意义。身处21世纪初的我们已经被各种机器、汽车、武器和电话包围。因为它们可以在计算时比我们更精准,也能比我们分析更多的信息,所以依照某种判断标淮来说,它们已经比我们要聪明得多。到 2020 年,世界上差不多一半的人拥有智能手机,而每一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都要比1969年载着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飞船要强许多,毕竞那艘飞船的内存是以KB(千字节)计算的。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很多人预期的要慢,其原因在于人们发现哪怕是非常聪明的机器也会在人类习以为常的事情面前束手无策。因为人工智能对于自己的逻辑太过较真导致它们缺乏常识,而且它们在模式识别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这些问题可能会随着人们教会机器通过“深度学习〞无师自通而得到解决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等竞技场上,计算机已经教会自己如何打败人类的世界冠军。这些机器不求尽善尽美,它们也不是只会算来算去——和万干生物一样,它们从经验中学习,经常和自己对弈,并把曾经管用的招数都记下来。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未来思维。通常情况下,连训练这些机器的人也搞不懂它们使的究竟是什么招数。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有一个重大问题:一旦这些智能机器比我们更聪明,它们还能受我们的控制吗?有一种可怕的未来情景便是智能机器人揭竿而起,它们会奴役我们的子孙,甚至将其赶尽杀绝。在托比•奥德的估计当中,这也是通往生存性灾难可能性较大的路径之一。早在1863 年,英国作家塞缪尔•巴特勒就曾写道:“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按替者。人类在机器面前的样子将会变得跟马和狗在人面前一样。尤其吓人的是机器人发起的革命可能从开始到完成也就花费几纳秒。在《超级智能》一书中,瑞典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想象了一个专注于制造回形针的计算机网络。这些计算机重复着自己的任务,一心只有这一件事,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最终,它们着手把整个地球乃至可观测宇宙中很大一部分都变成回形针。我们能否证明它们的日标就比所有生物体的日标(生存、繁衍)要更好或者更差呢?事实上,今天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很大程度都是由军用需要所驱动的,我们也不应对此熟视无睹。设计车用机器人的初衷就是杀人。我们只能指望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把机器战士、导弹和无人机都管得死死的。诸如机器人暴乱这样的情景给我们提了个醒:人类技术既能拯救我们,也能让我们毁灭。然而,如果我们设法让智能机器尽在掌控中,它们肯定能担得起行星管理和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关键使命。我们己经在和计算机、机器人共同打造一个遍布各地的强大联盟,它以“物联网”的名字为人们所知晓。有朝一日,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义肢在内的智能机器可能会具备读取用户思想的能力。可以对我们的思维做出反应的移植装置已经问世。1998年,一位移植进瘫痪人士大脑的装置让他得以控制计算机,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类似的装置还可以被用来控制轮椅和外骨骼。由嵌入式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的智能衣物会不会根据天气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质地和薄厚呢?在未来的几百年内,这样的情景可能会变得稀松平常——满世界都是给人提供便利的智能机器,而很多机器小到肉眼看不见。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智能机器所做的工作似乎像古代萦绕在人们想象中的看不见的魔法一样神秘莫测。超人类主义:改造人类新的医疗、生物和基因技术既能改造人,又能改造各种东西。的确,如果我们能够造访公元 3000 年,我们见到的大多数人可能会显得跟他们所用的技术以及居住的城市一样奇怪。20世纪末,我们明白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原理,而我们现在知道如何用类似CRISPR 的基因编辑技术对某个生物体逐个基因地进行改造。弗里曼 •戴森已有预言:这些技术将会被用来制造新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人工合成肉类,那么,那些如今被当成盘中餐对待的动物的生死便会有所不同。这也能在我们与其他物种间打造一种更加慷慨、更有同情心的关系。如果我们学会用生物方法种出房子、路灯和汽车,我们城镇与村庄的面貌会为之改变,挤成块儿的混凝土城市也将变成曼德博式的分形几何地貌‘,看上去就像是菌类家族开大会。孔多塞曾经梦想着对人体进行加强并延长人的寿命,而新的生物技术将会使我们向着他的梦想更近一步。我们已经对很多其他物种进行了基因编辑,现在只是面于伦理学上的顾虑才没有放开手脚将编辑人类基因常态化,但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已经开始。我们再过多久就能迎来首个基因编辑人类婴儿的诞生?或许孕育其成长的是人造子宫,而这个宝宝有经过增强的大脑,还没有什么明确的基因缺陷。到公元 3000 年的时候,这一流程可能就像配眼镜和装助听器一样普遍。我们能规避对这些技术的恶意使用吗?就比如说,能避免创造阿道司 •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里的克隆人那样服务于社会精英的整个下层阶级吗?在被称为超人类主义的当代思想传统中,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加强将被视为人类未来中广受欢迎的一大趋势,或许这样的趋势还将成为主流。超人类主义的信徒对种种由计算机控制的、应用生物技术或者基因编辑技术的改造手段翘首以盼。这些改造可以增强人类的体力与智力;它可以让生活中人体大多数的生理与心理不适烟消云散;它还可以无限延长人的寿命,或许还能让人类与机器进行无缝融合。娜塔莎•维塔-摩尔( Natasha Vita-More)曾经列出了几个超人类主义的目标,而这个笔名恰恰具有超人类主义著作典型的戏谑风格。坚信人的生命可以延长、人可以逆龄生长、死亡是个选项而非必须经历的事情,这些便是超人类主义的核心。超人类主义还提倡用人工智能提高人的理性决策水平,用纳米技术化解环境危机,用分子制造消除贫困,以及用基因编辑减轻病症。1962年,波兰作家兼哲学家斯坦尼斯拉夫 •菜姆曾想象过这样一个世界:虚拟现实装置十分强大且与我们大脑的相应部分精准连接,以至于我们已不再分得清现实与虚拟世界。30年后,他得出结论:很多相关的技术已经存在。 我们会最终完全脱离躯体吗?或许可以把我们的思维下载到计算机里或者加强版的阿凡达化身里?也许我们终有一天可以在不同的身体间搬来搬去,就像今天的搬家一样?或者可以直接与其他人分享意识?我们能想象老师在教育中显得多余会是什么样吗?因为,到了未来,用相当于今天优盘的装置就能把知识植人学生的脑中了我们叉能否想象判决对罪犯进行大脑改造的法律体系是什么样吗?上述想法中,有的可能会让我们坐立不安,但每种想法的可能性都存在。如果过去一两百年人类在医学上的快速发展得以持续,那么到公元 3000 年的时候,有可能很多人都能健康地活上好几百年,其拥有的能力放在今天看像超人似的。那也将是我们人类分成若干亚种的开始。不出儿百年光景,普通人、半机械人和超人类……人类的多样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每一种人又都会有独特的增强技能。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而言,与这些人会面肯定不会是愉快的经历。就本文讨论到的种种技术而言,它们当中大多数的端倪已经为我们所见识,而且有些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但到公元 3000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今天想都不敢想的技术,那些技术会让我们困惑不已,就像西塞罗要是活过来也会被智能手机弄得满脸问号一样。

整理摘编自中信出版社图书《未来大历史》,内容仅供参考

作者 | 大卫·克里斯蒂安

编辑 | 中大商业洞察编辑组

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专题订阅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你感兴趣的专题内容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国资国企  |  政策解读  |  数字化  | 双碳宏观经济  |  产业研究  |  平台公司  | 数字政府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组织管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战

好文推荐:

【对标世界一流】

下一轮国企改革方向…

▶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六大典型失误

对标世界一流如何做到名副其“实”、不走“弯”路?

【国企改革】

“双百”与“科改”扩围!入围后该怎么做?

扩需求、降成本——2023经济形势分析与地方国企改革趋势探索

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要点及企业实践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解读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履新后首场新闻发布会重点提要

做真、做实现代法人治理,筑牢国有企业改革“基石”

国企职业经理人改革“回头看”

【企业管理】以共生为名的平台打造,从企业文化角度对阿米巴模式进行环境构建▶ 业务条线与区域组织间的“条块管理”▶ 创新规划制定法则: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产业研究】

▶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趋势全面解读!

▶  卡脖子技术中新材料的身影 | 合集

▶ 行业洞见 |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现状及趋势

【宏观经济】▶  再度剖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远影响及五大启示▶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10页PPT看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磅定调!

荐读 | 未来已来:哪些技术趋势将左右未来千年历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