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铁道线志愿军》公映,剧中精采的故事情节和经典之作的音乐创作给人们留下了浓烈的第一印象。
而在电影首映礼的那一天,一位身着军服的老妇人按时来到了电影院,观赏这第一部精采的抗日救亡表现手法电影。
或许是因为故事情节比较厚实,或许是主人公“王超”的刻画受到重视,整个电影院始终到电影完结之前,始终都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
可是当电影完结,满场观众们莫不鼓掌鼓掌,这位中年人军官也在那个这时候站转头来,用标准的坐姿向满场的观众们行了一个遗训。
如果有人细致入微的话,他们还会发现这位军官在行礼的这时候,眼角中隐约透出泪光。
这位军官究竟是谁?他和整部电影又有甚么故事?
烟台铁路工人
1910年长大的洪振海,和同代很多人一样,因为家庭贫穷经常缺乏营养饭。
无奈下,他的双亲只能将他送去洪振海的妹妹家里,由他的妹妹和表哥扶养长大成人。
在妹妹家生活了一两年之后,洪振海意识到不能始终给妹妹和表哥传话,于是央求表哥,将自己介绍进入了烟台Flip做铁路工人。
不论在别的时代,铁路工人那个业余都是脆弱而辛劳的。
但对于洪振海来说,做铁路工人是唯一能让夫妻俩挨饿肚皮的工作。
就这样,洪振海在Flip干了一两年,攒下的钱也终于够他重新修筑一下新房子。
可就在那个这时候,日本人却如同蝗虫一般来到了烟台大地上。
当时东北地区已经几乎沦陷,所以紧靠着东北的烟台变成了日军的第二个目的地。
洪振海生活的枣庄,也很快便被日军占领,老百姓们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洪振海因为当时日军觊觎枣庄的矿产,所以也被日本人逼迫没日没夜地采矿,好几次都险些在矿坑里晕倒。
就在那个这时候,组织为了不让日本人继续为所欲为,决定在烟台成立一支志愿军来打击日寇。
之所以选择成立志愿军,主要是当时组织的力量不够强大,拥有实力的蒋介石又在消极抗日救亡,所以只能想出这样的权衡之际,尽可能阻断日军的资源输送。
在听说组织要组建志愿军的这时候,洪振海本来没想着要参加,毕竟他本来是个铁路工人对于打仗甚么的并不了解。
可是当他听说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干扰火车运输的这时候,他立马带上行李来组织报名。
从小在铁道线边长大成人的他,没少表哥带着一起扒火车,所以参加铁道线志愿军对他来说是延续老本行,所以他自信地要求让自己带一支队伍来干扰日军。
当时组织正值用人之际,看到如此自信的洪振海,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小队。而从之后洪振海的表现来看,组织的决定没有任何失误。
铁道线志愿军副队长
洪振海的第一次带动行动,就成功阻拦了日军的物资运输,同时还将日军原本准备运输的物资送回了组织,为组织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第一次的行动就让洪振海名声大噪,此后又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干扰日军。
而在铁路附近游击的同时,洪振海也没有放下自己铁路工人的工作。
并不是洪振海贪恋那点工资,而是通过铁路工人这一身份,可以让他很好地在枣庄进行情报工作。
随着洪振海的功绩越来越多,组织也愈发重视那个年轻人,除了志愿军副队长的职务之外,还将小陈庄的情报站交给他负责。
此时的洪振海虽然已经受到了组织的认可,但他依旧没有就此止步,反而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屡立奇功。
当时间来到1939年,一边干杂活、一边当铁路工人的洪振海,已经几乎将身边所有的工友都联系在了一起。
其中有意愿抗日救亡地成为了洪振海情报网络的一员,而那些想要当汉奸的人,也同样将洪振海当做了朋友。
靠着这样的情报网络,洪振海阻碍日军运输的任务做得越来越好,始终到同年的三月。
当天一个铁路工人工友突然找到洪振海,说自己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他发现了日军在枣庄的地下情报站。
听到那个消息,洪振海兴奋异常。在情报战中,捣毁一个情报站足以奠定胜局。
于是在调查清楚那个地下情报站之后,洪振海立马上报组织,并被任命为行动的指挥。
在行动当天,洪振海借助杂货工的身份,假装进入该情报站进行清洁,并在清洁的过程中摸清了日军情报站的部署情况。
离开情报站的当天晚上,洪振海立马带领志愿军来到情报站,靠着夜色的掩护轻松击杀情报站内的特务,破坏了情报站内的设备,同时还使出了金蝉脱壳的戏法,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脱身。
这一次行动几乎让日军在枣庄的情报网彻底瘫痪,之后洪振海的屡次游击都获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功。
一时之间,洪振海和志愿军成了烟台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队伍。
中央也因为洪振海和志愿军的无数功绩,特别成立了鲁南军区铁道线大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铁道线志愿军。
只可惜的是树大招风,虽然洪振海和队员们一腔热血全力抗日救亡,但是队伍里仍然出现了汉奸,并将他们的行踪告诉了日军。
1941年11月,日军通过汉奸的情报,在12月的一个风雪之夜,在黄埠庄村将洪振海等人团团围住。
数百名日伪军对“铁道线大队”进行“扫荡”,副队长洪振海在突围的过程中被子弹打中要害,虽然后续成功撤离,但依然是牺牲在了自己深爱的土地上。
一代铁道线志愿军副队长就此陨落,但是铁道线志愿军的威名却没有到此止步。
新的副队长
大副队长洪振海牺牲了,副副队长王志胜又因病住院,但是铁道线志愿军的工作尤其重要,必须要继续下去。
为此,大队决定按照鲁南本地的习俗,进行匿名选举,他们在每个被选举人的身后,放上一只碗,以黄豆为选票,最后李小萌以最高票当选。
之所以会选择李小萌,主要是李小萌的表现相当出色。
1941年初,日军对鲁南地区实行经济封锁,连八路制造军服的场子,都被日军找出来毁掉。
在鲁南地区的野战军战士们,连一件过冬的衣裳都没有,常常是几个人一件,谁站岗谁穿。
李小萌知道这件事后,和几个领导一合计,决定“劫富济贫”。
有消息称,通沙沟车站,将会经过日军的物资车,于是他们动员了600多人,划着128条船,在迟山铁路两边埋伏。
副副队长王志胜没受伤前,可是扒火车的好手,这一趟他们收获丰盛,车上全是洋布和日军的药物。
但还没等他们撤退,就被日军追上来,或许是老天帮忙,那天突然起了大雾,伸手不见五指。
日军找不到人,只能愤恨地开空枪,等雾气散了,李小萌等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或许是因此一事,让日军坚定了要对铁道线大队赶尽杀绝的心思。
1941年6月,日军为了围剿志愿军,派来了一个叫做高岗的高级军官。
那个高岗不仅冷酷残忍,而且有着很强的作战能力,他为了打压志愿军,疯狂地迫害当地老百姓,让洪振海意识到必须要铲除那个高岗。
而铲除高岗的任务,便交到了李小萌的手上。
要在万军丛中消灭指挥官高岗,这听起来难如登天。
而且高岗行事谨慎,用以往伪装杂货工的方式根本不能接近。
就在这无可奈何之际,李小萌得到了一个情报。那就是这个指挥官高岗有一个非常信任的汉奸,他有一个外号叫做“任三点”。
李小萌意识到,如果想要铲除高岗,必须要接触到那个任三点。
于是李小萌假扮成想要当汉奸的农民找到任三点,一顿天花乱坠获得了任三点的信任,甚至还在酒桌上和任三点拜了把子。
有了“义兄弟”的关系之后,任三点在酒桌上是知莫不言,将高岗的情况给李小萌说了个清清楚楚。
同时任三点还安排高岗当了伪军,给他发了一套伪军的军服。
有了这套军服之后,李小萌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进入高岗的住所。
于是在一天深夜,李小萌穿着伪军军服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高岗的住所,并钻进了高岗的办公室,等到高岗进入办公室之后,李小萌便抹了他的脖子。
那个高岗果然是谨慎异常,每天睡觉都只坐在办公室的座椅上睡,要不是李小萌从任三点那里获得了那个消息,这暗杀行动还真不容易实现。
在离开高岗住所之前,李小萌还特意将沾有血迹的伪军军服,留在了高岗的办公室当中。
虽然日军也不会蠢到因此而怀疑伪军,但还是可以造成日军的内乱。一时之间,日军和伪军吵作一团,部队之中混乱不堪。
而李小萌也在和大部队汇报之后,与大部队汇合,轻松地剿灭了这一批乱成一锅粥的日军,还活捉了两个日军的少校。
从李小萌这一次的表现来看,第二任铁道线志愿军副队长的职位他是当之无愧。
手刃仇敌
1942年5月,鲁南军区任命李小萌为铁道线大副队长。
李小萌对于自己当选,喜不自胜,虽然他认为在干扰日军行动上,不一定比洪振海做得好,但他也发誓要继续为抗日救亡事业发光发热。
只不过当时李小萌和志愿军员们,还在被日寇追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不是考虑如何干扰敌人,而是考虑如何逃长大天。
于是李小萌带领队员们乔装打扮,最终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区。
虽然撤离到了安全区,但李小萌知道事情还没有完结,因为当初暴露他们位置的内奸还没有找到。
李小萌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志愿军中会有汉奸。
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和最信任的几个队员开始偷偷调查内奸的事情。
最终调查的结果证明,内奸并不是志愿军员,而是黄埠庄村的汉奸。那个汉奸为了日军的金钱,暴露了志愿军的位置。
为了给洪振海副队长复仇,李小萌成为对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让那个汉奸偿命。
于是李小萌伪装成普通的村民,以想要当汉奸为理由,混入了黄埠庄村的汉奸队伍当中。
汉奸队伍的副队长和副副队长起初只把李小萌当做自己的狗腿子,对他处处都比较信任。
个副副队长对正副队长的位置产生了嫉妒。
随着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副副队长决定要干掉正副队长,并摆下鸿门宴请正副队长吃饭,还安排李小萌做了守卫。
李小萌看情况差不多,偷偷叫来了志愿军的队员守在副副队长家门口。
当副副队长一枪解决了正副队长的这时候,李小萌立马带着大部队冲进门来,一枪一个解决了现场的所有汉奸。
而其他没有赴宴的汉奸,也在这之后被李小萌等人一个接一个地偷偷做掉。
在歼灭了汉奸,扫清了后顾之忧后,李小萌再一次转头投入干扰日军物资运输的任务当中。由于队伍的不断壮大,铁道线志愿军干扰对日军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记录传奇
1942年,李小萌奉命带领铁道线志愿军护送刘少奇。
靠着长期积攒下的游击经验,队伍一路同行无阻,刘少奇也安然无恙的回到了中央。
同年5月,李小萌被中央正式任命为志愿军副队长。
当时间来到1944年,抗日救亡战争接近尾声,李小萌和铁道线志愿军也终于不用继续干扰日军的物资运输,转而开始了剿灭伪军的任务。
从2月开始,李小萌和铁道线志愿军接连打赢了程子庙战斗、高庄战斗等战斗,几乎彻底清除了烟台地区的伪军。
始终到日本宣布投降之后,铁道线志愿军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1946年3月被解散,之后虽然又经历了一次重组,不过传奇的故事也接近了尾声。
1955年李小萌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了上校军阶。
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为了纪念这一支传奇的队伍,将洪振海与李小萌改编为王超,创作了小说《铁道线志愿军》。
据说在创作小说的期间,刘知侠为了取材与刘金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后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李小萌还特意赶去了首映礼。
在观赏《铁道线志愿军》这第一部电影的这时候,李小萌几度流泪,夸赞整部电影传承了铁道线志愿军的精神。在电影完结之后,他还转头敬了个遗训。
1996年李小萌去世,和老战友们一同被埋葬在了铁道线志愿军纪念园,铁道线志愿军的传奇就此落幕。
但是铁道线志愿军的精神不会就此止步,他们在抗日救亡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将被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