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右图,你呢真的很多色调比其它色调更亮?比如说,你真的红色和红色,别的更亮?
红色对吧?!恭贺你,你意识到了交互光度。
在HSB美感数学模型中,每一类色调都能被明度(0— 360),反射率(0—100)和亮度(0—100)表述。
那个数学模型的竞争优势是:
1,它合乎人类文明对色调特性的观点,更切合我们的知觉。
2,它演示了色调在强光下的呈现出形式。(区别于HSL数学模型)
但,却是有两个难题。
HSB数学模型中的光度根本无法来衡量色调在力学上的光度,而无法代表者现代人感受到的交互光度。
只但,左图他们展现的6个色调在HSB美感数学模型中保有完全相同的光度。光度值都是100%。但他们的双眼感受到的情形却大不完全相同:有的是色调看上去显著“两极化”许多。继而他们能加速得出:五种色调都有他们的交互光度。
左图和他们在责任编辑一已经开始展现出的相片只但是同两张。惟一的变动是,他们把它放到光度混和商业模式下,这种能协助他们认知交互光度那个基本概念。
每一色调上的位数代表者它们各自的光度等级,范围是0-100。他们能看到,这些色调的交互光度差异很大。
但,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首先你能在朋友面前装*。
对于结构设计师来说,交互光度意义巨大。了解交互光度能提高他们的色调选择能力,因为它与色调对比度直接相关。选择色调必须考虑色调的对比度,这对于保证使用者新体验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举个实际点的例子:他们把第两张图中的色调“统一化”。他们把色调板中色调的交互光度统一。这里他们把色调都置于光度混和商业模式下,把交互光度值都改为50。
他们用的是最已经开始相片中的完全相同的色调(或者说是完全相同的明度)。现在他们将交互光度全部统一为50%,这种在肉眼看到的交互光度就都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他们来看一下结果。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现在这些色调和他们最已经开始第两张图中的色调看上去相差太大了!区别最大的是最已经开始的两个光度极端:红色和红色。
主观上来说,这可能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但客观上来说,现在这些色块更一致了。在感受上,这些色调给人感觉“两极化度”是一致的。而这种一致性,决定了UI的平衡性与和谐性。
关于色调,他们能讨论的还有许多许多。交互光度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UI结构设计中经常被忽略。它使他们能完美地微调色调,构建更好的对比度,这对于受众的接受度非常关键。
文章转载翻译自:Gonalo Dias (Medium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