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2023-06-02 0 399

原副标题:帕雷托准则 | 结构雕塑家须要晓得的结构设计准则!

宋人遗留下的许多结构设计准则能够协助我们更快地展开网页以及产品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有更快的新体验。责任编辑对帕雷托自然法则展开了介绍,期望能协助我们在之后的结构设计中更快的认知与利用。

亨利·阿姆克(William Strunk)说过:“杰出的结构雕塑家有时会漠视结构设计自然法则,但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通常会有许多补充性的措施,假如你确定你能做得那么好,否则最好还是严格遵守那些自然法则”,所以结构雕塑家须要对许多适用性的自然法则略有认知,做好相应的科学知识储备,以便在须要时由此寻找相连的规律性和外交事务的初心。

结构设计常常是以一种耐用且富于规律性的形态出现,无论我们是哪种面目、怎样的科学知识大背景,一旦踏进结构设计领域之后就会忍不住的去谋求结构设计自然法则,芜鼠另一面的结构设计规律性,因此经过长期结晶,许多元老和后辈们遗留下了大量的通用结构设计自然法则。

今天,本栏就说说帕雷托自然法则,期望能协助我们在之后的结构设计中更快的认知与利用。

一、认识帕雷托自然法则 1. 帕雷托自然法则的大背景

19十七世纪,义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和技师兰斯吉斯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辨认出,他家长廊中80%的卷心菜产于于20%的Proun,在随后研究农地使用权和社会财富不公平的问题中,再次辨认出义大利 80%的农地属于 20%的人。

并非在「零碎的多数」当中下注心力。先期在政治经济学中得出(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更加证实了帕雷托自然法则的观点。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2. 正确认知80与20

帕雷托自然法则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如帕列托自然法则、关键性少数自然法则、一九自然法则、巴迪克运动定律、最省心的自然法则、不均衡准则等,先期本栏将其称为「80/20自然法则」。

其实,80/20自然法则是一个较为抽象化的概念,可以认知为:绝大部分的效果由少数两项关键性的因素来决定。在实际的情景中,“大部分”并非准确的80%,“两项关键性因素”也并非固定的20%,数据会略有自由浮动,可能是70%+30%或者90%+10%,但不管那些数字如何波动,其另一面蕴含着的规律性(集中的投入将工业生产小于预期的结果)是不变的,并且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不均衡现象,都与这个规律性相当接近。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3. 可适用范围

80/20自然法则并不受人为直接控职,更多时后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其适用领域非常广泛。早期大多数用于社会、经济、管理以及工程等领域,而在80年代末就已经有结构雕塑家将其结构设计领域,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有大量的案例证明了 80/20准则:

人类80%的科学发明,来自于20%的人口 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城市80%的交通的系统崩溃 ……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4. 结构设计领域中的利用

70年代中期出现图形化界面,而到80年代末,80/20自然法则就已经被结构雕塑家引用在结构设计规范当中,先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及优化,现已深入结构设计中的方方面面,PM用来处理KPI、UX用来划分权重、UI用来决策版面布局等。

界面结构设计中该如何应用80/20自然法则,这就须要结构雕塑家时刻注意如何让使用者更快找到目标、如何更顺畅的完成任务以及如何拥有更愉悦的心理感受。例如80%的使用者只会用到20%的功能,那么结构雕塑家就应该将80%的时间、心力集中在这20%的功能上,不断迎合使用者需求以及使用新体验。

二、产品如何应对80与20 1. 关键性性的20%

80/20自然法则能够协助我们提供决策思路、梳理结构设计方向,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应该清楚了产品80%的使用者只会用到20%的功能,而80%的收益也恰恰来自于20%的付费使用者,甚至低于20%。

虽然一直呼吁尽量满足所有使用者,但产品团队的重心始终要围绕着20%来展开,从产品到结构设计、再到开发测试,都能以此为方向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非关键性性的80%

任何一款产品都不能忽略主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评估功能价值,以备先期的更新迭代,针对非关键性性的80%切勿耗费过多的心力,以免喧宾夺主,不仅得到不好的反馈、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吃力不讨好。

对于已经过期的核心(曾经20%)功能,须要及时降低权重以及心力的消耗,不然即便是掌声一片、也可能无法变现。

3.

负面影响。

团队应该要有众览全局的眼光,考虑到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可视情况而定将时间和心力合理分配,如90%+10%、80%+20%、70%+30%等,只要是将绝大部分用在关键性性指标上即可。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三、在UI结构设计中的利用

在UI结构设计中,我们会将主要心力花费在20%的网页结构设计上,例如APP底部标签栏的几大主页或其它重要的一/二级网页,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构思不一样的布局、表现手法,将结构设计功底凸显出来。而剩下80%的网页就相对机械化,会使用许多常规样式以及复用的方式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完成,成本之低、效率之高毋庸置疑。

同一个网页的结构设计方式也是如此,结构雕塑家将大量心思放在首屏及位置靠上的功能上,待超过一屏后下滑时,结构设计也会逐渐轻量、组件化,这有助于节省产品、结构设计、开发更多的时间。

1. 排版布局(F型)

使用者浏览屏幕时,眼球移动的顺序通常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基于网页浏览眼动测试),这种移动轨迹很像字母「F」,这也让F型布局成为网页结构设计中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所以结构雕塑家通常会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左上角或左侧,不重要的信息放在右侧。

如下面这张眼动测试图,F型布局也正好诠释了80/20自然法则合理性与可行性,在网页中20%的关键性区域,吸引了使用者80%的注意力。

2. 功能入口结构设计

很多产品因为业务功能的庞大,一股脑的将信息全部展示出来,看起来十分臃肿,使用者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内容,就会失去信心。

优酷APP首页将热门频道和点击频率较高的频道显示在顶部导航中,如精选、电视剧、电影、最新院线等,而其他更多的分类则隐藏在频道选项卡中,将少量(≈20%)重要的内容放在明显的位置,目的就是为了让绝大部分使用者更快触达,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3. 选项列表结构设计

在许多选项列表中,由于选项数量的庞大,会给使用者增加使用难度。

例如,使用美团购买火车票在选择地址时,面对超长的地址列表,逐个查看或通过字母筛选,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操作成本,即便可以通过码字搜索来完成,但因为自行输入有很多的不可控性,能让使用者选择的就不要让其输入。

对于地址列表,除开自动定位和搜索历史,利用80/20自然法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系统将约20%高频选择的热门城市作为单独的模块放在全部列表之前,提高了绝大部分使用者的搜索效率。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4. 极简风格结构设计

极简风格的界面结构设计跟80/20自然法则在精神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剔除多余、无用的元素,而保留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也是绝对必要的存在。在极简主义结构设计中,视觉上简单干净,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通过留白来衬托关键性性元素的存在,让使用者更加聚焦于主要功能/信息。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四、与其他自然法则的纠葛 1. 与奥卡姆剃刀的结合

奥卡姆剃刀指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需知网页中每多一个元素都会增加视觉“噪声”,意味着使用者须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认知成本,对使用者新体验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问题来了,当产品须要增加一项需求量小但确实存在的功能,该怎么处理?

这时我们可以将奥卡姆剃刀准则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是否须要增加上述所说的功能,就要看看能否很好的控制团队开发成本和使用者新体验成本。

其实在80/20自然法则中,很多小众但确实存在的功能需求基本很难抵消所造成的使用者新体验损失,所以即便实现了这个需求,也很难分配出20%的心力去维护与迭代,甚至“俺耳盗铃”般的将其遗忘,但这个视觉“噪声”一直存在,如果事先能分析出这种结果,这个需求根本不须要增加。

2. 与长尾模型的对抗

在2004年长尾模型才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在颠覆80/20自然法则,它们的曲线长得很像,但结论完全相反,那条长长的“尾巴”(非关键性的80%)所占据的长度几乎与头部的(关键性的20%)高度相当,这说明收

所以有很多企业在采集差异化战略时利用了长尾理论,例如小米搭建的全品类商城用的是长尾理论。

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难道80/20自然法则被推翻了吗?事实并非如此,长尾理论的成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尾巴真的足够长(小众需求确实非常多),第二长尾巴能被使用者辨认出(庞大的使用者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京东、淘宝、微信、支付宝等,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大规模、且海量的使用者资源之上,不管多么隐蔽、多小的动能,总能拥有许多不错的曝光度,所以才能发挥长尾模型的作用。

说道这里,我们应该就明白了,那些中小型的产品对长尾模型大多是望尘莫及,所以在你的产品规模、使用者量没有达到一定的级别之前,就不要妄捧长尾模型,用好80/20自然法则就好。

帕累托原则 | 设计师需要知道的设计原则!

五、结语

80/20自然法则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相对普遍的运动定律,它能让我们灵活思考结构设计问题,更快的为使用者服务,虽然80/20自然法则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但还

专栏作家

致力于产品需求的驱动、产品新体验的挖掘,利用结构设计的手段为受众使用者带来更快的新体验,即好看、好用。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