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与日本的足球比赛;
刚开始看了十多分钟,后太过无聊实在无话可说了,但又期待着最终的结果;
在苦恼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浮现了一个念头,可以换一种看球赛方式;
以后看球赛,视点都是跟随电视转播摄影机和足球移动而动;对不时常看球赛的人而言,这种视点只能从总体上看个大概的阵法迎击与阵形踢法,却很难看出具体某个名帅的体能特点艺术风格;对一个时常打球的人而言,我更专注名帅的球技、跑动等等细节,这对自我球技提高最有协助;
于是我不再去关注赛事总体,而是把焦点放在很喜欢的一名名帅身上;在电视摄影机中只盯着他的身影,看着他在赛事中怎样跑动,怎样与老将保持阵形吉洛姆,怎样跑动,怎样前插进攻,班莱班县两手的传球习惯,怎样带球高超等;
下半场结束时,我对这名名帅的打球艺术风格有了相对清晰的知觉,这样的知觉对他们的球技提高有非常大的协助;
我把这种看球赛视点的转变,总结为著眼的精神力量;把所有注意力的视点著眼在最小的且最重要的组件上,从小处入手,雕琢成一根针的无与伦比精神力量,一根针撕破天;
关于著眼的精神力量最著名的事例就是莫尔芒格,他的核心理念投资认识论就是只著眼投资他们熟悉且擅长的领域;
而他的这套做法是借鉴自美国巨作篮球名帅巴尼刘易斯;他在自己的著作《接球的科学》来解释他们的接球经营理念——“等待合适的击球,然后敲打”;
他将接球的坏球区分成了77个篮球大小的小块。巴尼刘易斯在书中总括,如果在挥击宽敞区敲打,所以敲打率是400;如果在坏球区内的较高位置敲打,所以敲打率就只有230;所以他只优先选择敲打最宽敞地区来的球,其他地区来的球直接优先选择放弃;正是基于这样的接球经营理念成就了篮球史最出名的巨作;
这个认识论以后我只是停留在“我知道”的知觉层次,通过国足这场赛事,我实践了这套认识论的威力;
而在前述应用领域中,著眼认识论也开始渗入我的诗歌创作与销售工作中;
在诗歌创作上,我将诗歌创作细分成了八大组件(标题、条理、框架、开头、片断、笑谈、开头、排印);将这八个组件逐个著眼故意训练;比如第一集文章的诗歌创作的核心理念是“条理”部分,透过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引出著眼认识论,透过芒格的事例加以印证,最终把这套认识论应用领域到他们的前述中;一周著眼一个组件,六周后诗歌创作的总体能力将会有巨大改变;
在销售中,根据前段时间对整个销售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目前销售工作流程可以分为陌生预约阶段、上门服务阶段、送货二次开发阶段、再次预约上门阶段、深度价值维系阶段;
整个销售流程中,最核心理念的动作就是预约上门,这是我们最核心理念的成交场景;(部分忠实老客户也可以实现不上门成交,但是关系的维系还是需要上门解决);
针对约访环节再去细分与著眼:梳理约访名单、制定话术、执行时间、持续反馈与迭代;约访再细分为两类:新客户和老客户;老客户按照上述流程,新客户约访可以分为来自老客户介绍和陌生渠道;在老客户约访环节中怎样加入新客户开发;陌生约访透过哪些渠道,如社群、商会、行业协会等等;
在应用领域“著眼认识论”的时候,还需要对著眼的事件进行流程化解构,将整个事件分解成几大组件,再逐一组件进行著眼故意训练与突破;
同时,每个人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应该太多,太多了就不再产生著眼的精神力量,著眼的前提是找到真正对他们最重要的事,真正可以让他们做一辈子的事情;比如我认为诗歌创作将是我一生都会做的事情,所以我就会很容易在这件事上持续著眼、持续精进。
著眼著眼再著眼,精进精进再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