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热的技术词语非人工智慧A莫属,大数据B和云计算C渐增人提到了,但就像倒在了玻璃杯里的咖啡,当资产泡沫逐渐除去,香甜才开始荡漾!让我们一起简述一下云计算网络平台在2017年都有什么样精采!
公有云争夺战难分输赢
2017年,我国公有云消费市场豪杰争夺战。网络大鳄、内资巨擘、硬体供应商、孵化器三剑客们,似乎都虎视眈眈着那块肉块,不肯退场。
阿里云竭尽全力一骑战到,最新上半年销售收入近30亿港币,竭尽全力同比100%的高速成长,虽然还不盈利,但过百亿元的总收入,近50%的公有云消费市场占有率应该会拷贝AmazonAWS在美国消费市场的走势。而AmazonAWS加速受让北京的网络系统资产给金融类合作方Shajapur以满足合规性要求,同时终于对外开放甘肃后腰的我国第二区域以补充资源。宏碁即便不免只做电信公司背后的支撑点而独立了Cloud BU孤注一掷公有云。孵化器的云服务民营企业为了能够在乱前哨战有充裕的炮弹,也纷纷融资生火:UCloud D轮9.6亿港币,东山云D轮3千万美元,然后马上5折涨价抢夺消费市场。我国的纯公有云消费市场早已变成巨擘的单枪匹马,纵使业务商业模式迷人,高速成长快速稳定,但眼下首先是活下来,正式成为或者说的前三,才有机会撷取到公有云的甜品,所以也想必大家细读每家分析机构的数字,证明自己就在那个第五名里……
图1 阿里云季度销售收入
私有云商业模式日益明晰
2017年,也是我国私有云消费市场果真的一年。在这个IT基础建设更新换代的阶段,我国的大型民营企业绝不想放任网络巨擘的公有云基础建设将核心
业务数据劫持,自主投入私有云网络平台建设就是典型的我国特色。相比美国,我国的私有云消费市场规模与公有云消费市场相比呈现倒四六开的比例,而且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高速高速成长。
图2 云计算消费市场规模
私有云建设热潮里首批获益的是自主可控的硬体厂家,内资的挤出效应,使得宏碁、浪潮、联想,以及华三的服务器、网络、存储硬体收入突飞猛进的增长。其次,国产自主可控的云网络平台软件也开始规模化收获订单。资本的嗅觉相当灵敏,一批拥有出色的软件基因,具有重点项目在手的孵化器民营企业获得VC的青睐。仅在IaaS/PaaS领域,2017年获得超过亿元港币融资的私有云相关软件民营企业就包括云途腾T2Cloud、博云BoCloud、星辰天合Xsky、灵雀云Alauda等。有趣的是,之前以公有云作为业务核心的一些孵化器民营企业例如青云、华云等,也都把业务重心转向私有云业务领域。基于私有云业务的规模和交付特殊性,消费市场里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服务民营企业,而不像公有云业务或其他的网络业务领域,具有明显的寡头特性。
在私有云的细分消费市场里,逐渐形成了一些具备行业属性的行业云。政务云消费市场有非常多的样本,竞争也超级激烈,阿里腾讯东山等网络民营企业利用公有云优势疯狂进入,电信联通移动利用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惜0元中标杀入,宏碁华三浪潮半卖半送的也一定要占住这个消费市场占有率。除了政务以外,金融、交通、能源、工业制造等行业也都在开始建设服务于自身行业的行业云。在这样的行业云建设中,行业自身传统的IT集成商与新兴的软件主导的云集成商构筑合作网络平台,一起联合共建正式成为趋势。比如在铁路交通领域,北京中铁信与北京云途腾的合作构建了我国铁路总公司信息中心的铁信云网络平台,此案例也入围了今年悉尼OpenStack峰会的超级用户评选。
技术路线演进逐步稳定
纵观公有云技术架构,完全自底向上的自主研发已经逐渐被基于开源框架的定制开发所替代。目前完全基于自主架构的公有云恐怕只剩下阿里云和青云了,很多公有云电信公司的技术架构已经先后切换到基于OpenStack的架构体系,主流的电信公司包括京东云、东山云、宏碁云、移动大云、Ucloud等。最近的案例是腾讯云也切换到OpenStack架构并且获得了今年的OpenStack超级用户大奖。
在私有云技术架构方面,OpenStack和Kubernetes是目前主流选择的开源框架。OpenStack一直以架构完整、部署复杂著称,但近年OpenStack自身的不断完善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容器化的部署使得系统升级相对轻松许多。OpenStack整体系统的稳定也使得大规模部署具备了实战可能性,目前已经可以看到稳定支撑10万以上虚拟机的生产系统。基于这种稳定性的提高,OpenStack基金会也在过去半年一个版本更新的基础上调整为一年一个大版本更新。
图3 OpenStack & Kubernetes
容器技术在2017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于对云原生应用的完美支持,容器技术在网络和金融等行业获得了广泛认同。Kubernetes作为标准容器管理技术的开源框架获得了几乎所有厂家包括前期竞争对手的支持,以前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容器技术孵化器公司也几乎一夜间切换到K8s的大路线上。以前一直不温不火的PaaS领域,也因为K8s完美解决了上层应用对于虚拟化的弹性适配而突然正式成为增长最快的云网络平台技术方向。但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用户,应用系统的微服务化改造还道路漫漫,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的结合使用还是必不可少。在统一纳管传统资源,提供完整的计算,以及存储和网络架构支持方面,OpenStack几乎还是唯一的选择,而且OpenStack也已主动拥抱容器,将其纳入整体架构之中。
图4 PaaS和容器来管理OpenStack应用
云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云网络平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获得用户的重视,特别是行业云电信公司。这些用户希望云管理网络平台能够提供完整的云资源调度,云服务门户,自动化运维管理和灵活的业务运营支撑。因为行业云电信公司既需要私有云的安全可控,也需要像公有云那样提供全面的服务。在这个领域只有很少的服务商具备相关的经验,既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经过大规模验证的底层技术网络平台,同时积累了足够多的运维运营云网络平台的实践,可以为行业云电信公司提供深入的指导。
行业整合集聚效应显现
经在圈子里的玩家,也已经开始加速行业的并购整合力度。1月份,阿里领投了ZStack,放手布局自己的私有云技术路线。11月,腾讯领投了灵雀云Alauda,补充容器技术的短板。当这些网络大佬利用资本手段描绘自家云计算版图的时候,传统IT集成商也不会放任他们的跨界入侵。7月,神州数码收购上海云角信息股权,加强云服务的能力。11月,清华同方控股并购有云UnitedStack,增强云计算战略。传统IT集成商一直以来欠缺软件服务的基因,在一个以硬体销售为主营的公司内部很难孵化出软件定义商业模式的云网络平台业务,即便是浪潮联想这样的IT领军民营企业也很难。所以通过资本收购或者入股云网络平台软件孵化器民营企业,这些行业集成商可以获得加速的助力。同样的思考也发生在那些希望抓住行业云趋势的应用软件服务商脑中,一个例子是在云途腾科技的B轮投资人中出现了中科软和博彦科技的身影……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公有云消费市场将呈现惨烈的血雨腥风,前有国际巨擘AmazonAWS、微软和Google奋力厮杀,后有阿里、宏碁、东山等本土势力寸土必争,折价销售或者免费提供服务仍将是主流趋势,多数公司的盈利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但消费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归其商业本质,好的产品与服务才是留住客户之道,价格战不会长期正式成为公有云消费市场的主基调。
图5 行业整合集聚效应显现
而私有云和行业云消费市场也将迎来更为激荡的整合集聚效应。纯粹的技术创新已经不是云计算背后的主要推手,商业客户的细分需求与稳定落地取而代之。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接受云计算服务。2017年《OpenStack用户用户调查》显示,纯粹IT 行业的用户在2017 年显著下降,从65%下降到55%,而IT行业以外的用户在2017年呈增长姿态。虽然2017年IT业的应用仍然是最大的领域,但电信、学术/研究、零售和制造业都有所增长,特别是金融和政府领域的增长最为显著。云产品与垂直行业需求及特点的紧密结合将是未来私有云技术演进的关键趋势。其中开源领域,面对容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挑战,OpenStack从容面对,其野心也远不止于新技术先锋,而是正式成为标准化的全球开源云网络平台。目前来看,它具备对外开放的API以及良好的生态等特点,依然是开源云技术架构最合适的选择。
未来对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争论将会偃旗息鼓,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偏向于使用混合云或者多云组合-私有云和公有云协同工作。这需要将合作方的云网络平台,客户按需定制的云网络平台等进行整合,将多种云商业模式及系统应用统一管理监控,提供统一的管理服务,减轻客户运维操作负荷。“云集成”服务的概念逐步深化,服务民营企业的云集成能力将正式成为获客的关键因素。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慧喧嚣尘上的时代,云计算网络平台已经不再是个时髦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正式成为这些新技术新应用的虚拟化,也许这才是云计算行业里拼搏的同仁们更值得自豪的成就!
作者简介:
吴凯,北京云途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运营官,具有20年的IT和软件服务行业管理经验,历任多家著名内资及民营IT民营企业的核心高级管理职位,是我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我国开源云联盟及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的理事。
往期精采内容撷取
国投与我国联通、我国电信、万国数据合作开展新一代网络网络系统建设!
欢迎加入DTDATA网络系统全生态服务网络平台,找机房、找品牌、找产品、找朋友,400-089-1045,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DTDATA生态云网络平台上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