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标题:源代码一粟 | 有意志的创业者工程项目组会摈弃噪音
#源代码一粟
陈龙博,ILLA Cloud麦特云科创办人,大学毕业后校招步入二进制颤动,参与了抖音商品的晚期创办,经历了使用者从0-3亿的完备周期性。后重新加入快手,负责快手外部创业者幼体工程项目进港before,快亮点的前端开发。大学毕业六年,龙博一直以超快的高速成长速度在小厂外部做着技术创新的业务,2021年底,龙博终于意志Sauve,迈入了自己在“真实”世界的创业者之旅,阔别近一年,他又有什么样的体悟和高速成长呢?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内容摘录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从学生到步入小厂打零工到成为创业者子公司CEO,身分的不断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会?
陈龙博:任何事情、商品自小努力做到大,最核心理念是工程项目组心齐,工程项目组里其他人都希望把整件事搞好。当时在二进制积极探索抖音,他们就是这么个状况,两个破烂的小工程项目组,大家整天都在思量整件事,心往两处就把它弄成了。
后我去了其他小厂,发现一些两三人工程项目组做技术创新的商品也不一定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是工程项目组大了后会产生很多“噪音”,并且极难把这些“噪音”拿掉。因此我选择创业者,再者是想两个正视使用者的状况,另再者也期望有两个小工程项目组,他们心往两处几下,把商品作出来。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创办麦特云科源自于什么设想和检视,麦特云科是如何功能定位的?
陈龙博:麦特云科是两个开放源码工程项目,期望能够帮助技师社会群体快速构筑子公司外部控制系统。各家子公司都有大量外部控制系统,例如审查前台、活动前台等,中有长期的,中有临时性的。为了这些外部控制系统,子公司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高,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工具,快速构筑外部控制系统,将能帮助这些子公司快速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我经历的子公司类型比较多,有很小的子公司,有高速高速成长子公司,有超大规模公司,上述外部控制系统的问题是所有子公司的共同痛点。基于我的这些不同经历,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选择这个方向创业者。
与此同时,开放源码是所有技师都喜欢的事情,我也有这个梦想,想做一家为梦想而生的子公司。创业者去做一家解决问题的子公司尽管很重要,但是子公司弄成了,它会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子公司则更重要,我想聚拢跟我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把这个事情搞好。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你觉得你们的商品现在在什么阶段?你是如何定义它的?
陈龙博:我想永远都定义它是测试版。像他们这种做通用工具的人,他们想解决大量的需求,需求非常多元,因此要不断迭代、持续打磨。现阶段就是要听到社区的声音,让更多人来反馈,让使用者告诉他们他们想的是什么。
他们的工程项目组在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非常有成就感,他们愿意去跟开放源码商品一同高速成长,构筑更好的生态,也欢迎更多开放源码商品跟他们合作。未来他们把自己定义为两个平台,可以跟很多人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的(上手)成本很低,欢迎感兴趣的人都来试一试。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你怎么看开放源码整件事?
陈龙博:可以从感性角度谈,最早我认识到开放源码是自己写博客,博客会有流量,会有使用者跟你互动给你反馈,有人对你的内容表示认可;后我参加了一些活动,跟大家分享我认为有用的东西。我发现“分享”是我的底层,如果我的分享给他人带来价值,成就感会非常强。做开放源码是为了获得反馈,而不做开放源码只能收到冷冰冰的工单。开放源码的社区是有温度的,是有交互的,而不是两个冷冰冰的SaaS商品。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开放源码社区里使用者生态是什么样的?
陈龙博:对比闭源商品,如果有BUG,较难收到反馈,可能就不用了或者跳过了。但开放源码商品如果遇到BUG,大家会热衷于发现问题和解法,并告诉你。由于开放源码都能看到代码,而程序员的求知欲非常强,他不仅要研究为什么,甚至要研究方法和细节,开放源码的反馈程度和细节量是完全不同的。更有甚者,比如我今天发现某个知名开放源码社区有BUG,我甚至会上手直接改掉,我为社区做了贡献,社区修了BUG,最后沉淀了过程中的方法和细节分享给大家,这种感觉非常棒。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开放源码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陈龙博:开放源码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分享的价值和“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的价值。他们发现开放源码的软件发展到今天,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没有两个开放源码软件是一家子公司做起来的。比如安卓控制系统,不可能靠谷歌子公司自己的技师完成。最古老的开放源码软件就是从操作控制系统开始,Linux操作控制系统,后是大量的发行版,再到红帽。后出现了数据库,大家为了构筑数据库,诞生了很多开放源码商品,后他们发展到咨询或者售卖数据库,后来是云服务。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你认为好的开放源码商品必须要具备哪些要素?
陈龙博:首先,两个优秀的开放源码工程项目必须有两个非常好的社区。一款SaaS软件,跑通PMF就可以,但一款开放源码商品,在跑通PMF之前,还需要跑通PCF(Product Community Fit)。社区可以不用很庞大,但必须有良好的氛围,有人反馈,有人贡献。我看到所有成功的开放源码工程项目社区都具备这个特点。世界上还有很多非盈利公益开放源码工程项目,他们创造了庞大的价值,不是商业价值,更像两个理想的东西。
其次,反馈非常及时。优秀的开放源码商品对于使用者的反馈都非常及时,有的甚至快到分钟级,不会说像两个冷冰冰的工单,拖很久才给使用者反馈。
第三,坦诚开放的讨论氛围。两个闭源商品坏了,其实极难真正告诉使用者什么原因,但是开放源码不同,开放源码必须坦诚,代码在那儿摆着,坦诚告知并且共同讨论一起解决。以上三项要素,共同构筑了开放源码商品和社区的良好口碑。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这个行业,你感知到的国内国外差异有哪些?
陈龙博:他们社区目前人不多,但非常多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To B软件的消费行为差异比较大。有一些细节,举个小例子,比如中国子公司的同事发现一款软件有用,他需要走一套采购流程,而海外的子公司会有一张虚拟信用卡,每人有固定额度,可以直接划卡帮子公司购买。不同的消费行为会影响运营策略和销售策略,要做一些定制化改变。
但在今天,他们认为开放源码商品天然是全球化的,不应该只考虑或者局限在某两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他们着眼全球市场,做Global的生意,服务不同互联网的人,当他们把这个事情努力做到极致,实际上天花板足够高,收效也会足够高。也就是用全球视角,给自己定出高标准,最终会有更大的收获。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再谈回商品,从技师和开发者的身分,你体会到了使用者的需求和痛点,你是如何将自己转变为两个商品经理,从更高层面解决这些问题的?
陈龙博:转变身分首先需要转变思路。从结果往前推,先想清楚要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痛点,再去做。技师的思路常常会是要打造两个很厉害的东西,要把过去的东西迭代掉,他们喜欢把工作做得过分极致,整个过程要花大量精力,但是能解决什么问题不确定。而我今天要做的事情,需要思考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商业价值,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价值。
举个真实例子,有两个研发做的电子表格里能存一百万条商品数据,别的电子表格能存千八百就开始卡顿,他的这个不会卡顿,但我也问了他两个问题,谁会往电子表格里存一百万条数据?这个问题他一直没有回答,他也在思考。后来我会培养自己的习惯,今天想到两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先不跟工程项目组同步,睡一觉起来再反思一下,如果真的有用,再去同步,防止大家过于“上头”,导致工程项目组能量被消耗。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回过头去看,从产生设想到不断打磨和推敲,你经历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的改变和迭代?
陈龙博:设想的产生是因为我其实有点强迫症,不能看见有问题摆在那儿没有被解决,这会给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当我发现一件事情需要被解决,我就会奋不顾身去做,这是我义无反顾创业者的原因,也是创办这家子公司期望做的事情,解决企业外部控制系统的问题和痛点。
而创业者的过程就像跑马拉松,目的是跑到终点,但路径不一定是直线。他们不能跑偏,不能被沿途风景吸引去看风景、追风口,他们要坚定在价值层面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为“变”是应该的,因为脚下的路不是直的,要跟着脚下的路走。跟随道路的变化,不停变化方向,看着目标,不跑偏。但是目标和初心不能变,因为最后是为了到达那个终点。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你走过哪些弯路?当时出现的信号是什么?
陈龙博:从理性角度,很多管理工具都会给到精准的反馈信号,看数据能看到一些问题。从感性的角度,事情没有按照预定的期待发展,本来想到那里,但是没有到达,这是考验CEO的判断力。
他们子公司走的弯路跟大部分初创子公司类似,主要是人和业务。人的方面,从几个联合创办人,到工程项目组逐步扩大,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组织的问题都会出现。业务方面,工程项目组上规模后,找客户、构筑社区都遇到各种问题。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五年,10月26日这天我创业者整十个月,这十个月的高速成长比之前六年加起来还要多。我会认为,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你的工程项目组是什么规模,招聘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挑战?
陈龙博:他们工程项目组目前是十几人的小工程项目组。招聘遇到的挑战主要是在招聘策略,如果跟着业务发展招聘,扩张太快,工程项目组突然扩大,会有隐患。如果要坚持候选人价值观跟他们趋同,找到“同气相求”的人,招聘速度又会成问题。在招聘策略这块,他们还在不断调整,期望用更好的策略来匹配子公司的发展。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工程项目组管理方面,你有哪些体悟与心得?
陈龙博:两个人的合理管理半径是8-10个人,我现在正好处于这个合理范围的极值。人再多一些,我就极难关注到他们每天在干嘛,更不用说他还有什么心理上的变化。曾经有一位创办人跟我介绍过,用价值观来团结工程项目组。
如果大家的价值观一致,在某些模棱两可的事情上,他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意味着子公司的人做事有标准。例如,他们的价值观是长期主义,那么在做选择的时候,在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之间,他们很容易能选择长期的方向。价值观绝对不是大公司才有,而是子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有,并且要不断迭代。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做创办人,常常要面对计划赶不上变化,你们也是这样吗?
陈龙博:创业者之前,我认为作为技师一定要给排期,而且要同步给相关合作的人,这是责任也是态度。创业者后,我和另外一位创业者者说,我大概什么时间能搞定某件事,他说,你一定会Delay。当时认为觉得凭借我的专业性,这点事还是能搞好,并且能努力做到。结果是,真的Delay了。因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还是以“月”为单位来Delay。当时我非常焦虑,跟别人聊,而有人说Delay两个季度都正常。这后我学到了,其实Delay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什么原因Delay了。所以遇到变化或者问题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知道问题的原因,这样后面就能回到正轨上,以后越来越准时,越来越好。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所以你会经常跟创业者前辈交流?
陈龙博:交流是两个非常好的高速成长过程,每次都会有一些收获。不同年龄段的CEO都有很丰富的创业者经验,中有踩坑经历,中有积累下来的经验,不同的经验分享过来,有价值的就吸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去应用,不但能刺激自己思考和反思,还是非常棒的学习过程。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创业者过程中,哪些“正反馈”让你记忆犹新?
陈龙博:最初的正反馈来自别人对商品的一些小小赞美。后随着商品力逐步提升,能够真正给使用者解决问题,使用者就会给他们反馈。再后这种正反馈就变得很多元。比如他们同事做了一周的需求,验证了五个方向,发现都有问题,但我也觉得他很棒,至少排除了五个不靠谱的方向,可以积极探索新方向了。还有那种很优秀的人决定重新加入他们的工程项目组,表示他对他们的认可度已经高到可以让自己来他们这儿工作,这是非常好的正反馈。我一直很强调价值观,在价值观的践行层面,我也持续在收获正反馈。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小厂能收获什么?如果让你给在小厂工作的人一些建议,会是什么?
陈龙博:不要总做简单的事情,去到规模大的子公司应该把这家子公司方法论或者优点学过来,不是仅仅上个班。当你学会后,还要去思考,比如说思考如果不这么做会什么样,事情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跟工程项目组合作就要学会取长补短。持续学习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
源代码一粟 李德恒:有没有什么建议给35岁的开发者?
陈龙博:还是取决于自己想弄成的事情是什么,跟年龄无关。任何年龄下人都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搞好,这是你的权利和你自己的主观想。他们应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而不是做可能对自己更有利的工作。因为如果不热爱,可能坚持不住。
JAVA之父在60、70岁都在不断技术创新,作出了全世界大家都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他其实一直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把整件事努力做到极致。两个人努力做一件事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因为量变到质变,就不会为其他事情焦虑或者懊悔了。
与源代码一粟互动
你是如何知道源代码一粟的?
又是如何了解到这一期意志Sauve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
子恒和陈龙博聊创业者经历,对你有启发吗?
欢迎大家留言告诉他们,
他们将从中点赞10位读者,
赠送精选书籍。
11月9日周三20:00,
源代码一粟「意志Sauve北京人民广播电台」08期,
邀请iCANX发起人、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
与你共同探讨科学家创业者的“星辰大海”
源代码一粟 | “兴趣”是太极图形胡渊鸣的“导师” 源代码一粟|今年28岁,我做电源十年零两个月了源代码一粟|拾象李广密:选择创业者是我的意志Sauve 码观|幂律—理解非随机世界的复杂性 码观|源代码双碳投资,从全产业链布局中积极探索新物种码观|中国电力报专访源代码王菂:行业拐点已到 市场空间广阔 码观|源代码黄云刚:AI4S如何落地在不同的阶段、行业和市场? 码观 | 源代码黄云刚:“跨界交叉”驱动医疗健康产业技术创新 码观|源代码王菂:投资碳中和领域最需要的能力是多层面认知 码观 | 源代码吴凡:机遇与优势,新周期性中的中国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