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熵原创
作者丨苦瓜 撰稿丨月见
《回去的儿子》,给今年的梦魇小剧场开好彩头。
首播前,期盼和抵制派系全然不同。你能在整部片中,看见梦魇小剧场曾光辉的另一面:《无牌之罪》编剧胡亚捷与《隐密的角落里》制片人潘强强联合联手,吴京出品人,张子枫、王砚辉、林心如、李一峰等执导,是能让人重燃期盼的班底。
但再者,《起不来的儿子》仍然不是我们所熟识的惊悚。从一定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就像今年的《边楼梦魇》,气氛Pudukkottai,高度关注的依然是社会风气、文化、家庭成员、亲密关系间的议程。《边楼梦魇》遗留下的危害尚在此刻,天下人都怕再看见第一部裹在惊悚马甲下的家庭成员故事情节。
好在,《回去的儿子》“杀回去”了。每一技术细节都隐含深意,文综都充溢哲理,听众又成了列达默,在每一个摄影机里找寻暗藏的蛛丝马迹。
这种关键时刻被挂在嘴上探讨的苦涩,梦魇小剧场有几天没尝到。
某种意义上,在历经了2020年《隐密的角落里》和《迷惘的事实真相》的断断续续欢庆后,梦魇小剧场的好日子便Damazan了“日常生活期待,T4300高亮度”的样子。而高亮度之后的好日子,确实棒果。
回去的儿子,起不来的光辉

梦魇小剧场“杀回去”,是人们对它最时常的召唤。
它的意思是,要么重现《隐密的角落里》的舆论欢庆,强力收复失地;要么如同《迷惘的事实真相》,让故事情节越过普通的推理环节,进入现实批判的赛道。
市场对梦魇小剧场实在有太过精准的需求,它曾代表着国产惊悚剧所能达到的巅峰。就像演员,巅峰的时候,不管演什么都有人捧;低谷的时候,观众就像划动短视频一样,把他们草草划过屏幕。
《回去的儿子》自然不想做被草草划过的那一个。严格意义上而言,它确实有成为梦魇小剧场再一标志性剧集的一切元素。故事情节中的家庭成员成员,每一看上去都怪怪的:假扮成儿子的孤女,看似友善的夫妻、失踪的保姆,神志不清的儿子……每一人心思各异,家中怪事频发。
这样一个充满秘密的家庭成员,被安置在1997年的大时代背景下。欲望、落寞、开放、变革,人与人,人与时代间,处处都是交锋。
矛盾和悬念的爆发由此变得顺理成章。故事情节中的小秀到底是生是死?究竟是什么样的秘密,会导致小秀的悲剧?陈佑希在这个家庭成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猴脸男究竟是谁?这家人还有什么秘密?李文文失踪又是怎么回事?片中的种种蛛丝马迹和疑问缠作一团,线头隐隐出现在此刻,却又让人捉摸不清。
惊悚某种程度被疯狂加码,剧方营销也玩得风生水起。嘈杂的舆论声中,林心如饰演的廖穗芳砍下自己的绿指甲画面,就像当年张东升掀起的假发一样,迅速成为又一个中式恐怖的代名词。兵马未动,噱头先行,仍然是梦魇小剧场熟识的味道。
也正因如此,当《回去的儿子》从第七集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时,就显得更加让人意难平。猴面具男浮出水面,前期玩足了惊悚感,到头来却只是个工具人;前期埋足了蛛丝马迹的李文文,或许早就死于一场入室盗窃;原本观众期盼的闯入者,眼看着就要变成了一个被逼疯的老实人的故事情节……
制片人在社交媒体诉说为了保证故事情节完整性所做出的妥协,编剧胡亚捷也在豆瓣留言:“我们把许多那个时代的问题,并不直白地表露了出来。只是淡淡地留在故事情节里。”观众理解这其中的不可抗力,剧情缺失确实没有耽误剧情的推进,但对于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的十二集剧集而言,在这种不连贯之下,顶级推理的滤镜碎了,与现实派关联性也越来越小。
《回去的儿子》,终究没能有始有终地带回梦魇小剧场曾的光辉。
还会有下一季梦魇小剧场吗?

今年是梦魇小剧场的第三年,也是梦魇小剧场最神秘的一年。
和曾的高调宣传不同,《回去的儿子》首播前三天,梦魇小剧场姗姗来迟,宣布回归。在过去的一年里,梦魇小剧场突然从爱网易的内容布局中消失了。
更严谨一些来看,这或许不仅仅是爱网易单方面的选择。就像《暗夜行者》和《猎罪图鉴》。两部都曾是梦魇小剧场榜上有名的作品,却在今年纷纷选择脱离小剧场化运营独立播出。市场对梦魇小剧场保持期盼,又被迫慎而又慎,举棋不定。
没有人比资本更懂逐利而居、望风而动。当它们选择抛弃梦魇小剧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不过一年时间,榜上有名的梦魇小剧场,就成了处境微妙的存在。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这样的窘境,并非一日之寒。
2021年的梦魇小剧场,由自制惊悚短剧集《再见,那一天》拉开序幕。整部剧透明到如今很多观众仍然不知道,原来梦魇小剧场中,还有这样第一部作品存在。仅有6集的《再见,那一天》,用了3天就播完了,豆瓣小组探讨量为0,评分7.0,但是评分人数只有4053人。相比梦魇小剧场第第一部播出的改编自东野圭吾作品的《十日游戏》,热度相去甚远。
这样的开局,似乎就已经预示了梦魇小剧场板上钉钉的下坡路。后续果然不出所料,《边楼梦魇》《致命愿望》《淘金》部部皆扑,唯有第一部《谁是凶手》在赵丽颖粉丝的欢庆之下,勉强显示出些强强联合联合的意味来。

很多人把梦魇小剧场的这种困境,归结为紫金陈的缺席。作为《隐密的角落里》和《迷惘的事实真相》的原著作者,紫金陈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遗留下了风格足够明显的钢印。当然,有评论向着紫金陈的“钢印”开炮——“文笔烂”“故事情节会文风”“几乎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但不论历经怎样的质疑,都不能否认的是,紫金陈的作品确实适合改编,他也有足够好的改编运。
但若把这个问题放在整个影视行业来看,与其说梦魇小剧场依赖紫金陈,不如说惊悚剧依赖高知名度和内容扎实的IP改编。
在梦魇小剧场奇袭之前的那些年里,爱网易不是没有尝试过叩开惊悚剧的大门。2017年,秦昊、邓家佳执导的《无牌之罪》首播,意外屡屡收获好评;一年后,原班制作团队再次集结,原创剧集《原生之罪》携光环而来,却没能延续前作的口碑。那一年,梦魇小剧场还叫奇惊悚小剧场。爱网易的主推作品,还是《悍城》和《原生之罪》。
但和如今梦魇小剧场不同的是,这两部原创作品,并没有在很多观众的心上遗留下痕迹。提起那一年,很多人回忆起的依旧是《无牌之罪》。
惊悚剧最看重的是剧本的扎实某种程度,即便有再多的知名演员出演,有再多的戏骨护航,也都没办法粉饰剧本上的缺陷。更何况,即便IP改编叙事框架既定,但想要拍得好看,从小说到剧本也是惊险一跃。爱网易在所谓的原创与创新中,吃过太多亏。
在今年的四部片中,观众喜欢的故事情节深度、广度、硬核的推理过程,几乎都被所谓的“创新”给磨平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家庭成员亲密关系的探索、科幻惊悚色彩。不论是《边楼梦魇》还是《致命愿望》,梦魇小剧场想要拓宽内容边界的决心不难发现。
惊悚需要这种“陌生化”,但“陌生化”显然并非惊悚的全部。其优势在于,它满足了平台短平快制造惊悚剧集的需求,避开了设置悬念、合理性能否经得起推敲、大小悬念是否协调的问题,用足够的新鲜度就能撑起新一季的期盼。
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钱花了,人请了,剧也播了,梦魇小剧场的口碑却肉眼可见地被消耗了。
这让爱网易更加信奉这一手安全牌。很大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会是这一整季梦魇小剧场的基调。在其公开的五部作品中,除了《仿生人间》还带有一定的科幻实验色彩,《尘封十三载》《回响》《平原上的摩西》多是经过市场检验的类型,它们都在强烈传递出想安全靠岸的意图。
爱网易越来越不敢冒险,梦魇小剧场安全上岸,保守成了最佳选择。但当象征着勇攀惊悚高峰的梦魇小剧场,内容特性被逐渐稀释,悖论也出现了:当梦魇小剧场失去了其品牌独特性,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吗?
爱网易不能守着旧故事情节了

爱网易当然不是唯一一个在惊悚小剧场运营中徘徊的平台。
优酷高调拿下紫金陈,打的是五年推出十部剧集的主意。然而,两年时间匆匆而过,“女性惊悚”“城市透明人”“梦魇重重”三大系列无一现世。影视制造流水线上的风光无两,背后也暗存着无数个勤笔耕耘的日夜。紫金陈再勤奋,也不能凭空给优酷变出几部被市场验证过的IP。
芒果早已放弃了季风小剧场的惊悚目标,心安理得地在季风小剧场尝试一切实验性剧集,包括惊悚剧,当然也有女性剧、都市剧,甚至古装剧。倒是腾讯视频想要赶来吃上惊悚小剧场的最后一波红利。当然,愿望很美好,现实还要验证。
只能说,在惊悚小剧场运营越来越难的当下,视频平台对于惊悚小剧场的态度必然都会变得越来越暧昧。只不过,与优腾芒不同的是,爱奇艺对于王牌小剧场的摇摆,多少还带了些无可奈何。

在过去的三个季度,爱网易实现了连续盈利的目标。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爱网易总收入74.71亿元,Non-GAAP运营利润5.24亿元,较二季度的3.44亿元增长53%,运营利润率7%。
换句话说,“开源节流”,爱网易做得最突出的是“节流”。
爱网易的节流,最重要的是内容成本的减少。三季度内容成本当季支出43亿元,相比二季度39亿元有所增高,但同比仍下降18%。要知道,2019年到2021年同期的内容成本,分别为50亿元、51亿元、51亿元。
曾几何时,多元化品类的开拓需要大量投入,“烧钱”也顺理成章成为最通行的竞争方式。龚宇曾这样描述长视频行业,“穷庙富和尚”——明星编剧都赚了大钱,就视频平台亏钱。如今真金白银的盈利固然令人欣喜,但靠裁员、压缩成本所换来的盈利,多少削弱了一定的“未来成长性”。
再者,虽然实打实地盈利了,但爱网易的股价压力仍然存在。Q3财报推动了爱网易美股股价的断断续续回升,而后却一路下跌。事实上,自爱网易从追求增长转为追求盈利后,股价迄今跌幅已近50%。资本市场要求爱网易未来不只是要盈利,还得继续增长。
毕竟一两个爆款,虽然能带来短期会员数量、广告招商等的上扬,但若无法持续,也会很快流失掉。这是最初小剧场化运营想要解决的问题:把一个品牌被打包售卖,完成更为长线的运营。
但现实是,如今的用户没有那么容易为一个品牌掏空自己的口袋了。
爆款《苍兰诀》是Q3最强的拉新主力。数据显示,8月爱网易新增用户9837.6万,同比上升11.6%,环比上升43.6%。此前爱网易披露的二季度会员数量为9830万,这意味着在爆剧之后,会员流失成为再普遍不过的共识。“月度VIP”终究只会为了内容买单。
被屠戮殆尽的准备,但熬干骨髓的做法,多少也叫韭菜忍不住喊痛。
这让爱网易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谨慎。在降本增效被频繁提起的这一年里,爱网易最常提到的事情是,“增加头部内容,减少扑街内容,腰部内容不刻意去做。”
归根结底,视频平台遵循的终究是强者恒强,弱者出逃的优胜劣汰。这一前提下,梦魇小剧场的存在多少有些尴尬。虽是小剧场化运营,但梦魇小剧场的运营策略,仍是多押宝在单品上。一次次单兵突进,决定的不仅仅是单部剧集的命运,还包括后续产品的推广、盈利长链,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给全局造成损失。显然,爱网易承受不起。
市场环境和生存状态决定了,曾的梦魇小剧场是最好的联袂,如今也决定了爱网易不能再在梦魇小剧场身上做无谓的消耗。爱网易必须找寻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对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情节。
当然,不必担心惊悚剧的消亡。审美十年一轮回,2023年惊悚仍然是热门选择。只要讲述,惊悚就会存在。只是,明年是何光景,大概又将不同。
#电视剧回去的儿子#